工作重要,還是妻子重要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3-07-27 05:32:25

在日常生活中,擺平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有時候不容易。有些人是工作狂,不顧家庭,一心隻知道工作。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工作狂,因而導致第一次婚姻失敗。老海歸當中也有不少工作狂,長期不在家,妻子懷孕、生病也顧不上。鄧稼先、陳能寬為了“兩彈”長年累月與妻子分居,莊逢甘和妻子20多年隻能周末回家,孩子都是保姆帶大的。他們的情況跟愛因斯坦有所不同,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工作狂。

張興鈐是兩彈元勳,MIT物理博士,1955年回國。在張興鈐傳記《生命的鈐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張興鈐深愛著自己的家庭。但是,“兩彈一星”任務的一紙調令,讓張興鈐含淚拋家舍業,別妻離女,隱姓埋名於戈壁灘,一待便是18年。18年間,他離開時,兩個女兒一個兩歲,另一個還未滿月。工作中每次出差北京,他與家人隻是匆匆一晤,便又離去,以至兩個女兒一見他,都怯生生地叫叔叔…

張興鈐肯定不願意有這樣的家庭,“含淚拋家”中有多少無奈。在那個年代,貪戀家庭被視為小資產階級情調,是要受批評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服從組織分配,拚命工作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保護家庭。這種工作狂在變態的國度被視為“愛國”,大受讚揚。

很多老海歸舉案齊眉,相互恩愛關心一輩子,但是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卻出現了閃失,下麵是兩位老海歸麵對生病妻子的不同選擇。

侯祥麟,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1950年回國,與李秀珍喜結連理。李秀珍畢業於大連工學院化學係,與侯祥麟在工作上有很多共同語言,幾十年如一日支持丈夫的工作。2004年李秀珍被查出患癌症,她卻千方百計隱瞞病情。不久病情急轉直下,侯祥麟去醫院看望時,她甚至拔掉身上的管子。最終李秀珍處於彌留之際,生命的最後一天,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就在同一天,侯祥麟要去國務院向溫家寶作工作匯報。在妻子與工作之間,他選擇了工作。當天下午,當他趕回醫院時,李秀珍已與世長辭。

侯祥麟對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發展的貢獻不可否認,官媒稱讚他為“科技界的榜樣”,但對妻子病情的忽視絕對不是什麽榜樣。那天不去作匯報,陪伴在妻子身邊,他的形象會更光輝,溫家寶也應該會對他更敬佩。侯祥麟在自傳中表示了遺憾,“秀珍為我奉獻了一生,可我還沒有來得及為她做點事情。原想課題結束後,多陪陪她,沒想到連這一點都沒做到,她就已離我而去。最遺憾的是,最後時刻,都沒有把自己想說的話說給她聽。”

與侯祥麟形成對比的是郭可信,對妻子無比體貼關心。

郭可信,瑞典皇家工學院物理冶金係榮譽博士,1956年回國,第二年與胡文珮女士結婚。郭可信任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文革中末受皮肉之若,但家庭卻留下了終生的創傷。妻子在文革中精神受到了驚嚇,肝和腎也落下疾病。以後郭可信把全心鋪在照顧妻子上,不論去哪兒,總是告訴妻子,以便聯係。需要長時間的出差和出國,郭可信要麽把妻子帶在身邊,要麽委托別人照顧,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四十多年。胡文佩長期服藥,郭可信到處尋醫問藥,打聽偏方,並乘公共汽車往返幾個小時,為妻子去抓藥。對於70多歲的老人而言,其辛苦可想而知。後來郭可信自己身體也出現了狀況,病情加重期間需要住院。但他難以安心住院治療,病情稍有好轉,就迅速返回家中照顧妻子。由於缺乏及時、徹底的治療,郭可信的病情迅速惡化,先妻而去。

侯祥麟200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郭可信200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