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歸PK老院士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2-06-15 04:33:51

文人剽竊,當下成風,敗壞個人和學校名譽。剽竊也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兒,早在50年代,一位老海歸的研究成果就被人剽竊了。

陳廷祚,1947年赴丹麥留學,攻讀微生物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Borg Petersen教授。1950回國,被分配到大連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兼任大連醫學院副教授。1957年被打成“內定”右派,調到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靠邊站,等待處理,不得參與科研與管理工作。

1958年夏收期間,四川省溫江專區農村爆發了數十萬人群感染的特大疫情。農民下田“三搶”時突然病倒,高燒不退,病情危重,有人咯血或肺部大出血而猝然死亡。專家醫生一籌莫展,不知是什麽病,當流感治療。疫情驚動了北京,派出專家調查。

陳廷祚從副所長燕真那裏聽到疫情,敏銳地感覺到,病狀很像鉤體病。燕真是幹實事的人,雖然陳廷祚在政策上是不可以參與科研工作,但他還是派人給陳廷祚送來了疫區患者的血液樣本。陳廷祚獨自一人連夜建成了一個實驗室,兩天兩夜沒回家,確認了病原體為鉤端螺旋體。

由於陳廷祚的右派身份,省衛生局沒有接受他的發現和治療意見。北京來的專家也是一位病毒專家,而且是科學院學部委員,經他鑒定,肯定了陳廷祚的研究結果,才以鉤端螺旋體治療,有效地控製了疫情的蔓延。

這位學部委員回到北京後,向中央匯報,他去了以後三天,疫情得到控製,隻字不提陳廷祚,將研究成果占為己有。周恩來親自打電話向他祝賀,在衛生部的科研成果記錄冊上,控製1958年疫情是這位學部委員的功勞。三十年後他還在自傳中信口雌黃:“奉中央之命赴現場調查,三天內即找到病原鉤端螺旋體,準確地判明了病因,解除了封鎖,使廣大患者適時地得到正確的治療。”

陳廷祚接下來卻被正式劃為右派分子,降職兩級,全家祖孫三代被下放到饑荒嚴重的涪陵。女兒回憶說,“父親全身水腫,連鞋都穿不進去。我們全家吃糠咽菜熬過來了。”

1961年陳廷祚摘帽,回到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直到1992年退休。2000年副所長燕真給他寫了一封信,向他透露那個學部委員的作為,並支持他討回公道。陳廷祚一直被蒙在鼓裏,不知真情。他寫信給有關部門,起訴那位學部委員(那個時候已經叫院士了)。有關部門回信表示,肯定陳廷祚的研究成果和貢獻,對已故院士,不做追究。

在女兒的鼓勵下,年近90歲的陳廷祚學會了怎麽用電腦,寫了一本書《陳情表-愛國海歸PK院士五十年》,公開披露了那次特大疫情爆發時查證病原體的真相,指控那位院士,同時記述自己和全家人的坎坷苦難人生。

這本書在香港出版後,華西都市報采訪了陳廷祚,還原了曆史真相,“他是著名微生物學家,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生物科研事業,他曾主持破解了1958年溫江特大瘟疫的病原體,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衛生部、科學院和百度百科等作了相應的修正,但是新華社旗下的中國新聞網還保留著這樣的文章報導,“XXX(院士)趕到疫區,經過多方麵考察,很快否定了鼠疫的可能,確定這是一種名為‘鉤端螺旋體病’的惡性流行性傳染病。由於判斷正確,3天內便控製了疫情,解除了對疫區的封鎖。”他的許多學生、同事不知真相,回憶紀念文章也都如是說。他的自傳也會誤導讀者。

這位院士的其他研究成果不凡,在醫學界備受敬仰,不容否認。但1958年一事純屬剽竊,應該受到指責。如果他是看到陳廷祚是右派,失去了話語權,地位微薄,才敢如此勢利眼,篡奪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則更應該戳穿他的虛偽。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還有別的右派老海歸也是剽竊受害者。

陳廷祚2015年去世,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