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音樂,生命就是一場誤會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1-10-05 07:35:00

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產物。法國哲學家Frederich Nietzche有句名言:“沒有音樂,生命就是一場誤會。”

心理學家做過兩個有意思的研究。一個發現,有極少數人沒有接受音樂的能力,心理學上叫musical anhedonia – 音樂快感缺失。他們身心完全健康,不聾不啞,除了不喜歡音樂外,生活很正常。不管聽到什麽音樂,他們情感上沒有任何反應。音樂對他們就像隆隆雷鳴,樹林裏的鳥叫,球場裏的歡呼,僅僅是聲音而已。心理學家還不清楚這種缺陷是怎麽造成的。對他們說,生命是一場誤會有點不公平。

一般人認為,喜歡古典音樂的學生都是好學生。這個命題大概不錯,可是喜歡搖滾和其他音樂的學生呢?另一個研究發現,喜歡搖滾和重金屬音樂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好學生。研究認為這種音樂可以保持人向上積極的心態,有利於學習。

問普通人“你喜歡不喜歡音樂”,絕大部分人說喜歡。然而隻有很少的人在說實話,他們的回答是“得看什麽音樂。”也不能說絕大部分的人在說謊,他們回答“喜歡音樂”時,意思是“喜歡我喜歡的音樂”。研究認為,聽音樂就像吃飯一樣,是人類的共性。音樂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音樂就如同沒有飯,“沒有音樂,生命就是一場誤會。”

什麽飯都喜歡吃的人大有人在。然而真正什麽音樂都喜歡的人不多,一定是音樂專業人士,像大提琴大師馬友友就算一個。除了古典音樂以外,搖滾、爵士、鄉村、bluegrass, rap他都很投入。

Rap在美國是一種音樂,在中國隻能算是曲藝,像京韻大鼓、山東快書、評彈快板等。大部分國人都接受不了rap(嗯,好像沒有什麽統計,隨口估計而已),可是對快板沒有那麽反感。二者形式上差別不大,應該是文化背景和語言造成的差異。

在路上開車,紅燈停車,旁邊常有年輕人車裏rap的聲音開得很大,有的時候是重金屬音樂,讓人受不了。一種音樂對某些人是享受,對另一些人卻是折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年輕人家裏的搖滾音樂擾民,履勸不改,被告上法庭。法官罰他聽一個小時Barry Manilow的歌。Barry Manilow是70年代女士們寵愛的歌手,歌曲柔情綿綿。一個小時後,這個年輕人發誓,保證不會再被告上法庭。

想好了,回答“你喜歡音樂嗎?”得回答“得看什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