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的慘死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1-02-19 11:44:36

50年代回國的30名音樂家中有兩名小提琴家,一位叫陳又新,一位叫趙誌華。

陳又新從小喜歡拉琴,1928年考入上海國立音專,主修小提琴,師從一位意大利小提琴家。同時又跟一位俄國教授學鋼琴。曾經和鋼琴家丁善德等人創辦了上海音樂館,又任國立音專教授。1949年,陳又新35歲,獲得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獎學金。女兒還小,家裏需要人幫忙照顧,但在妻子朱琦的支持下,他決心赴英攻讀碩士學位。在皇家音樂學院師從伊索爾德·門傑斯教授,當時創作的小提琴曲《搖籃曲》手稿現存放在美國華盛頓圖書館。

1951年,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去信,催他和同學張昊早日回國任教。陳又新提前回國,任上音管弦係主任兼小提琴教授;張昊繼續攻讀音樂,獲博士學位,最終定居台北。陳又新編寫過很多小提琴教材和曲集,灌製了一些唱片。50年代受蘇聯影響,學校要求教授蘇聯學派,陳又新不熟悉,便苦心研究俄羅斯學派跟法比學派(法國比利時)的不同。有一陣子音樂界討論小提琴演奏民族音樂風格,陳又新拿起二胡自學。

文革一開始陳又新就被打入牛棚,反複批鬥,嚴刑拷打,逼他承認“裏通外國”。他被打折斷了三根左肋骨休克過去,紅衛兵以為死了,編出謊言,竟宣布他“自殺身亡”。他被放出來養傷,一年後二進牛棚,繼續遭罪,1968年不堪恥辱跳樓,時年55歲。1978年上海音樂學院召開大會,為慘遭迫害致死的陳又新等九位教授及一位教員平反昭雪。

另一位小提琴家趙誌華不是音樂出身,年輕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政治經濟係,1943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獲經濟學士學位。出於愛好在上海和日本期間一直拜師學習小提琴,琴藝和興趣不斷提高。

1947年獲得出國留學機會,赴美入德克薩斯大學音樂係,師從美籍意大利小提琴家皮諾蒂,並選修樂隊和室內樂課目。經皮諾蒂介紹,考入奧斯丁交響樂團兼任第一小提琴手。一九四九年秋轉學至波士頓音樂院,作為選修生,跟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協理學琴。

趙誌華1951年回國,與一起回國的21名老海歸聯名給毛澤東發了一封致電,表示支持抗美援朝:“中央人民政府敬愛的毛主席:我們以無限歡欣的心情回到祖國,謹向你致最崇高的敬意。我們的心在你的旗幟下,將各守崗位為革命建國偉業而努力。值此美帝侵朝之際,我們熱誠擁護抗美援朝運動。”

回國後,趙誌華進入上海交響樂團兼該團業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58年調入上海音樂學院任管弦係副教授,同時兼小提琴民族樂派實驗小組的藝術指導。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創作過程中,趙誌華編寫弓法指法,還寫了一篇關於《梁祝》的論文。他一直活躍於上海各音樂會,進行獨奏、四重奏和協奏曲演出。

1966年12月25日,文革開始半年後,趙誌華在一次「批判大右派大漢奸大特務趙誌華」大會上被打得臉紫頸腫。第二天同妻子服安眠藥開煤氣自盡,享年46歲。1978年與陳又新一起得到平反。

下麵是一張很珍貴的照片,有趙誌華和陳又新。要是也有張昊呢?

老海歸中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