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朋友座談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19-07-06 12:53:02

最近參加了一個台灣朋友的座談會,就香港事態討論他們對台灣的擔憂。因為在座的有不少大陸人,所以他們也以親身經曆和體會,講述了台灣的過去和現在。

他們當中沒有本省人,他們的上一代、兩代或三代人都是從大陸過來的。年紀大一點的近60歲,年輕一點的就是台灣的“80後”。討論的焦點自然是統一問題,引發出來的許多話題中我覺得“認同感”最有意思,因為我每次去台灣都能感覺到“台灣認同”在社會中醞釀發酵。

在認同感這個問題上台灣基本有三種人:一種是“台灣認同”,就是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另一種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最後一種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隨著世代交替,49年從大陸來的老一代人相繼去世,最後一種人越來越少了。但是他們的後代中有一小部分人,雖然出生在台灣,卻堅持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座談會上的7位台灣朋友,一個人是第二種,其餘的都是“台灣認同”。

“你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是90年代初“我是台灣人”的口號出現後開始挑戰台灣人的神經的。那個時候以前台灣人並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加上“外省人”還很多,“我是台灣人”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70年代經濟騰飛時期,台灣人拿著台灣護照周遊世界,被問到“你是中國人嗎?”,很多人會說“是啊”。

1996年,李登輝訪美,導致了台海危機,大陸向台灣開火,引起台灣民眾的憤怒,“如果我們也是中國人,為什麽用飛彈打我?”那年,台灣認同的人數猛增10%。另一次台灣認同飆升的轉折點是太陽花學運,2014年馬英九與大陸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到民眾反對,學生占領總統府長達一個月。現在旅行被問到“你是中國人嗎?”,多數回答會是“我是台灣人”。

有意思的是,台灣認同的政治含金量很低,盡管台灣認同的民眾逐年上升,已占人口的約三分之二,但支持台獨的人數並沒有增加。台灣朋友說,他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是因為他們是在台灣出生的,熱愛台灣,自己與大陸沒有關係。他們承認心裏很糾結,希望自己有一個國家,也像很多台灣“憤青”,有“亡國感”。他們說,小時候上學都被洗過腦,國語課本裏都是“祖國山河富饒美麗,但是現在生靈塗炭”之類的教育。現在反過來了,大陸控製台灣的一些媒體,給台灣灌輸“我們都是中國人”的思想。

不管他們的認同感是什麽,他們都對大陸還是有認識、有感情。台北的街名很多都是大陸城市;他們常聽到老一輩講起大陸的親人;有的人回憶小時候住在眷村時,總是能聽到鄰居爺爺的河南話、山東話,也常去鄰居家吃四川菜、東北菜。現在滿大街的台灣小吃有很多大陸地方菜,就是從眷村蔓延出去的。大陸的老字號也在台灣有不少分店。

座談會從二二八事件談到今天的香港。我問台灣當局是不是太自由,太縱容親大陸分子在台灣的活動,一位台灣朋友表示親大陸的“愛國同心會”成員和反共的台獨分子一樣,人數不多,不必擔心。

希望如此。

關於“愛國同心會”,請閱博文《在台灣唱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