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錢學森 生日快樂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18-12-09 07:10:16

盡管關於錢學森的書籍材料可以堆成山,每年11月前後還是會有一些人撰稿寫文章紀念錢學森,在網上發表評論,一些單位也舉辦紀念活動,因為10月31日是錢學森的忌日,12月11日是他的生日。今年在他生日來臨之際,我也來當一回“有一些人”,隨便說兩句。

人們紀念錢學森無非是要讚揚他對中國火箭技術發展的貢獻,讚美他當年的愛國壯舉,有人順便還要罵罵美國。其中也不乏一些雜音,企圖探討錢學森回國到底是出於“自願愛國”還是“被迫愛國”。

錢學森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有點把他抬得太高了,好像沒有他,中國的兩彈一星就無望了,或“推遲20年”。當年回國的有關專家還有郭永懷、張文裕、趙九章、徐璋本、趙忠堯、姚桐斌、程開甲、鄧稼先、陳能寬等很多人,都可以挑起兩彈一星的大梁。隻不過錢學森在美國的名氣更大,爭取他回國的過程更艱難,所以一旦回國了,就被捧為掌上明珠,坐上了火箭皇帝的寶座,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因為是掌上明珠,火箭皇帝,錢學森在曆次運動中都受到了重點保護,說錯話,做錯事,都汗毛未損,而很多其他回國的科學家們都因政治原因巨星隕落,因非正常原因英年早逝,這是對他們的不公,是中國現代曆史上的汙點。

至於錢學森是不是“愛國”,他回國是“積極響應號召”還是出於無奈“被迫愛國”,已經沒有意義去爭論了。愛國概念現在已經被政治化了,拿“愛國”去套50年代在美國留學工作的科學家們的思維是鑿圓枘方。當年在海外的六千多留學生,有四分之一回國了。他們決定回國有各種不同的原因,給他們戴上“愛國”的冠冕隻是個榮譽的花環,錢學森也是如此。四分之三沒有回國的留學生,二十年後重返故土,也都帶上了“愛國”的花環。

從申請入美國籍,被授予美軍上校軍銜,自由出入五角大樓,到申請入黨,成為解放軍中將,受共產黨特殊保護,錢學森的人生奇特不凡。他也是那個特殊的年代的犧牲品,是麥卡錫主義的受害者,失去人身自由,後半生又被塑造成像雷鋒一樣的模範形象,但失去了言論自由。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曲折迂回,好像是老舍故事裏的人物,有真實生活的描寫,有理想生活的刻畫。

如果他當年沒有回國,在科學上可能會有更大的成就,得看美國會不會給這個共產黨嫌疑分子“平反”。他回國後人生輝煌,所付出的代價是子女未能受到正常完整的教育。

不管曆史對他的評價如何,在他生日來臨之際,應該祝願他在天之靈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