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道四(88)一個“偷”字,了得
文章來源: 李培永2021-11-07 06:20:27

說三道四(88)一個“偷”字,了得

老同事、老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說,無意間,“偷看”了小外孫在寫作遊戲書中天馬行空、自由發揮的文字:稚嫩、童真、有趣……

無獨有偶,幾個月前,一個八十年代初讀初中時非常喜歡寫作的學生,跟我在微信中說,“說起來是可氣又可笑。我們家從我外婆到我媽媽都有偷看孩子日記和作文的習慣。……,所以事實上在後麵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壓根就沒有寫日記了,這是一個愚蠢的少年,為了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犧牲了自己的興趣,”後來,“如我爸媽所願,我成為理科生,讀武漢大學生物係,到美國念博士,做博士後……,時間的力量是巨大的,工作中日積月累的成就感,也使我對科研專業興趣日增,從開始的不情不願,到現在的自信自如。但一個人內心的真愛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隻會變一個形式表現出來……”

一個“偷”字,了不得!

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偷看”孩子的日記,一個“偷”字,蘊含長輩對晚輩的深情關懷、無限關愛!

“偷”字溯源,《說文解字》居然沒有收入這個字。其實,在漢代文獻中,作為“偷竊”“偷竊者”含義的“偷”已經出現了。可能當時還隻是一種方言,並不規範,所以許慎就沒有將這個字收入自己的書中。而“偷竊”這個詞,古代一般指竊取財物。隨著時代發展,“偷”字也從物質層麵逐漸有了精神層麵的意思。如:“偷得浮生半日閑”之“偷”。於是又由“偷空”,延伸到“偷聽”、“偷看”等。

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稍微文雅一點的說法是,“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所以就有了“偷情”之說。《紅樓夢》中原句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這就是男人女人情愛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了。也有偉人說,看《紅樓夢》可以了解封建社會,那是紅學研究的事情,暫且不論。

而人的情愛,則是自然而然的天性。君不見“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寫的熱戀之中的青年男女。等到男婚女嫁,成家之後,怎麽又成了《紅樓夢》中所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呢?

不管怎麽說,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把人的這一天性寫得淋漓盡致。先看蘇軾的《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這首詞的下片:“羞顏易變,旁人先覺,到處被著猜防。誰信道,些兒恩愛。無限淒涼。好事若無間阻,幽歡卻是尋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嚐。”

這幾天,世界著名鋼琴家李雲迪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讓我想起了肖邦的那首著名的鋼琴曲《黑狗》。那是1986年10月1日,在北京語文名師張必錕先生家裏。恰逢國慶節,張老師一定要盡地主之誼,請我們幾個外地老師去他家吃飯。因為國慶節,北京交通堵塞,有個老師還沒有到,於是,張先生請我們欣賞他演奏鋼琴名曲。第一首彈肖邦的《黑狗》,演奏前,他生動地介紹這首名曲的由來。說是有一天,肖邦去看他的情婦,因情婦還沒有起床,肖邦便在客廳等候,無聊至極。恰好看到客廳裏有一隻小黑狗,也很無聊,自個兒在那裏打轉轉,想用嘴咬住自己的尾巴,轉了許多圈都沒有咬到。肖邦見此,靈感忽來,因“情”而譜了這首《黑狗》。不知道雲迪十五天獨處一室,無聊之極,是否想到肖邦的《黑狗》?也來創作一曲!

有點跑題了,還是言歸正傳吧。

如果說文人墨客讚美人的“偷嚐”情愛的天性,是陽春白雪的話,那麽,下裏巴人說的“偷人”,就實在是赤裸裸的了。然而,誰又能說這不是人的天性呢?

其實,“偷情”也好、“偷嚐”也罷,乃至“偷人”,都不是“偷”之本義。是不是就像孔乙己說的:“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麽?”

成年人的天性啊!兩情相悅,能算偷麽?

一個“偷”字,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