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謝日本的對華援助項目
文章來源: 柳溪郎2018-10-28 07:34:43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前夕的10月23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記者會上表示:“考慮‍到中國的經濟水平,恐怕已不再需要(政府援助項目)。因此這一項目將會在今年終止。” 據日本共同社的消息,安倍晉三25日起訪華時將告知中方,這項持續了40年的對華政府開發援助項目,將於年內正式結束。

  事實上,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的確是中日關係中不得不提的一部分。如何看待日本對華40年的政府援助項目,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爭論的焦點在於,對於日本的這種援助,中國是否該向日本人說聲“謝謝”。

  首先,讓我們看,何為日本政府的援助項目。這個項目英文全稱是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直譯是政府開發援助。事實上日本的ODA項目也不僅僅針對中國。1954年,日本首先與緬甸政府達成戰爭賠償協議,由此拉開了日本實施政府開發援助的序幕。1954年到1976年這段時間,日本援助的對象主要是在東南亞,此後,日本ODA項目擴展到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2004年以前,中國是日本ODA最大的接受國,2004年以後,印度成為最大的受援國。

  其次,日本對華ODA又是一回什麽事。這要回到上世紀70年代初,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中日隨之也建立了外交關係。70年代後期,福田糾夫、大平正芳兩屆內閣都致力於進一步拓展中日經貿關係。日本正式對華展開政府開發援助就始於1979年。這年的12月5日,時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正式訪華,並表示日本將基於三原則(與歐美各國保持協調;與亞非各國,特別是東盟國家保持平衡;不提供與軍事有關的援助和合作)提供對華政府援助,為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努力提供幫助。

  再次,日本對華政府援助是否和戰爭賠款有關。一種觀點認為,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都從來沒有把這些貸款與“戰爭賠款”聯係。還有的觀點則認為,這雖然不是日方對中國放棄戰爭賠款的直接補償,但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關係。日本以大平正芳為首的人士對中國放棄戰爭賠償要求的做法很是感動,他們都認為日本經濟取得發展後,應該對還比較落後的中國提供經濟援助。

  第四,日本對華政府援助了哪些項目。如你稍加留心,就會會發現日本對華援助的項目有時就在你身邊。如北京有中日友好醫院、地鐵1號線、13號線、首都機場二號航站樓等。北京之外如如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此外,汶川地震後的環境整治、重慶地鐵2號線等也得到了日本的幫助。至於具體的援助情況,商務部子網站“商務曆史”題為《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與黑字還流貸款》文章披露:自1980年到2000年,日本政府共向中國提供了四次日元貸款,每次為期大約五年。這種方式有利於建設工期較長的大型項目,也有利於中國把日元貸款納入國民經濟五年計劃。2001年度以後改為單年度方式。項目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環保節能、醫療保健、人才培養、扶貧等領域。

  當然,日本政府對華援助中,無償援助隻是隻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要連本帶息償還的。資料顯示,日本政府的對華援助由日元貸款、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三部分組成。其中日元貸款是最重要的部分, 占到日本政府對華貸款累計總額的90%以上。這貸款雖屬長期低息貸款, 但中國仍需向日本償還本息。就拿2004年度對華日元貸款來說,年利率為0.75-1.5%,還款期為30-40年,其中包括10年的寬限期。2008年,日本政府終止了對華有償援助,隻保留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項目

  外交部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利用日元貸款協議金額30,499億日元(按目前匯率換算為1,887億元),累計提款26,886億日元,已償還本息20,688億日元。

  那麽,對於持續40年之久的日本政府對華援助項目,中國到底該不該期謝呢?

  從政府層麵上來說,2007年溫家寶總理訪問日本的時候,在日本國會發表演講,就這個問題也專門表示感謝,當時獲得了日本國會議員的持久的掌聲,可以說,中國人民對日本所提供的這種幫助是心裏有數的。在今年10月2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是這樣評價的:日本對華官方資金合作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日本也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中日互利雙贏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願結合新的形勢發展,同日方就繼續開展有關對話與合作保持溝通。

  至於民間,雖然日本政府對華援助項目持續了40年之久,但由於對此項目的宣傳不夠,如果不是特別關心這個項目的人,很多人對此還是知之不多。現在快要結束了,人們才獲悉了這些信息。對此有人認為,既然是幫助了我們,而且是在我們剛剛打開國門階段的幫助,該謝的一定要謝,我們中國人不做知恩不謝之人。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日本政府對於中國免除他們巨額戰爭賠償所作出的一點補償。精明的日本人不僅以此改善和提高了日本在國際上的形象,而且為日本的產品和企業開創中國市場提供了幫助。就連日本上智大學教授村井吉敬也指出:“日本的經援,大部分都附帶著有利於日本企業的條件。與其說它是一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援助政策,倒不如說它是日本企業,尤其是建築業、重工業對外伸張的向導。”並且,日元貸款時,日元對美元的匯率為300:1,後來隨著日元升值,我們償還的時候為150:1,甚至為100:1,我們加倍償還了。因此,根本不用道謝。

  筆者認為,盡管日本的侵華戰爭,不僅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犧牲和巨額的財產損失,而且更嚴重的是拖後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程。但一碼還一碼,該說謝謝時,我們應該毫不吝嗇我們的謝謝。至於放棄戰爭賠款,是我們上一輩人根據他們認可的形勢所做出的決定,我們今天無法改變。但對於日本侵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道義上的認錯和道歉,我們還要要始終堅持。因為隻有這樣,隻有以史為鑒,中日關係才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