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通訊連服役12年的退役女兵談《芳華》
文章來源: 海邊居2018-03-10 12:35:26

一位在通訊連服役12年的退役女兵談《芳華》 429

在一個QQ群裏看到的:

“這幾天看了不少人的帖子,有捧的,有罵的,有匕首論(正麵),有陰謀論(反麵),有說頌揚了軍隊,有說醜化了英雄……我沒那麽深刻,我也沒覺得嚴歌苓、馮小剛或勇敢或反動,我隻是站在一個曾經的女兵的角度上,談點自己的看法,為了我的看法更有說服力,姐先介紹一下自己:姐1971年參軍,1982年轉業,在部隊經曆了“文革”、林彪事件、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幫”等過程,應該就是《芳華》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年代。姐從一個戰士,到通訊連的副連長,在女兵中浸泡了12年。1977年謝晉導演的《青春》,拍的就是我們連隊,陳衝、張瑜等演員,也是到我們連隊鍛煉的。(同樣的女兵題材,境界是完全不一樣啊!)

《芳華》,雖然紅帽徽綠軍裝,喚起我們對青春的回憶,但影片中的女兵們,除了臉蛋美、大腿美、沒給我們一點點美感!這個劇情和內容,完全不是我們當年部隊的真實寫照!當年我們的連隊,不管男兵女兵,正氣是占絕對上風的。同誌之間,戰友之間,哪有那樣的嫉妒、尖刻和醜陋?對一個新兵何小萍,從一開始就瞧不起她,猜疑她,欺負她。憑什麽?且不說她隱瞞了父親的身份,成分上填寫的是“革幹”,哪怕是成分不好,在部隊,也不會這樣對待一個新同誌。更關鍵是,歧視她欺負她的是一個群體,而不是個別現象。

我經曆的女兵連隊,新兵尊重老兵,老兵愛護新兵。記得我當班長時帶新兵去農場拉大糞,回來後累了的新兵倒頭就睡,我悄悄地把她們的髒鞋都刷淨了。從那以後,我自己再也沒刷過鞋——全被戰友搶刷了。當年我們連隊一個女兵開刀大出血,深夜我們接到通知,全連戰士緊急集合毫不猶豫奔向醫院為她獻血。我們連也有來自農村的兵,有的生活困難,有的家裏遭災,連隊常有幹部戰士為他們捐款捐物。幹部子弟,我們連隊也有不少,絕大多數是自律自嚴要求進步的,幹活潑辣做事認真,生怕被別人說有“驕嬌二氣”,哪有像電影裏那個什麽什麽“舍長”把老爸掛在嘴上,盛氣淩人飛揚跋扈。在那個年代,我們學雷鋒真心誠意,爭當好人,爭做好事,哪怕真是為了爭取入黨打掃豬圈,也不會顧頭不顧尾僅僅做個樣子。就像電影裏嘲笑的:誰呀,為了入黨打掃豬圈連個門都不關!像劉峰這樣一個學雷鋒標兵,大家也一定會爭相學習,而不是像電影中看他做好事就翹嘴揶揄、嘲笑他。

劉峰犯了錯誤,大家突然一下都遠他而去,甚至集體落井下石。這樣的描寫太奇怪了,太不符合實際情況。那時如果有人犯錯誤,大家會坐下來,開個班務會,真心誠意地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去幫助他,關心他,怎麽會牆倒眾人推呢?我認為,我們那個時代,有錯誤有缺點,但人心是向善的。尤其是部隊,更尤其是十幾歲的女兵,善良、純潔、真誠、上進是主旋律,人品比現在扶個老太都怕被訛好得不是一點點!

我還是這句話,這部電影,除了幾個臉蛋幾個舞蹈動作外,他哪個地方讚揚女兵了?洗澡、遊泳、跳舞就是美了?哪個地方寫出女兵的心靈美了?見到的隻有醜惡。欺負新兵、誣陷別人偷東西、搶別人對象,誣告好人,甚至還有一個集體去人撕衣服的情節!這還是女兵嗎?簡直就是一群市井潑婦!來了個分隊長,也僅僅隻是驅散大家,連批評都沒有。我真是看不下去,我幾個鄰居一邊看一邊問我,你們部隊那時是這樣的嗎?呸!別說部隊了,文革後,就是知青點、工廠農村、大學宿舍,也沒有這樣的啊!人性之醜陋在這裏被描繪到極致,這還是我們的連隊我們的戰友嗎?!當今社會,世風日下,我們的文藝作品,應該教人們學雷鋒,應該教人們做好人,應該告訴大家扶老人別害怕,應該擔負起弘揚正氣弘揚好傳統的責任。這才是年輕人應有的芳華,才是值得稱頌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