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暮色將近-而已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4-06-17 17:56:53

讀《暮色將近》有感


最近讀了一本書 Somewhere Towards The End, 中文名為《暮色將盡》,非常喜歡!對於站在老齡起跑線上的我可謂是一部寶典。

《暮色將近》的作者是英國名出版人Dianna Athill( 戴安娜·阿西爾),她以隨筆的方式記敘了步入老年的心理曆程及生活軌跡。

阿西爾女士1936年從牛津大學畢業。二戰後就一直從事文學編輯出版,推出眾多名作家及其作品,在國際英語文學出版界享有盛名。與此同時她也自己寫書,最早的短篇集問世於1962年,這一部為她晚年的經典之作。

《暮色將盡》用精湛詼諧的語言坦誠地描述了作者本人自75歲退休後,在生理、心理及其生活方式諸方麵的變化。回顧人生、傾訴進入老年的種種無奈,同時展示她在走向死亡的路上那種自得其樂的人生態度。

這本書寫得饒有趣味,文字不艱澀,篇幅也不冗長,可讀性很強。除了描述自己變老的感受,還探討了許多有趣的話題——愛情、婚姻、兩性、宗教、文學、藝術及生與死等。其中戴安娜·阿西爾對待老去的達觀態度讀來尤其令人鼓舞。我在她的人生回望中找到很多共鳴,同時從她行走於暮色蒼茫之間的姿態獲得走進暮色的勇氣!

老而不悲之姿

變老-自古令人神傷。
王羲之1700年前就在他的《蘭亭序》中大放悲聲:俯仰一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
阿西爾女士也在書中感歎暮色滄桑:老了以後,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和享受卻“Can’t be done!”比如:養一隻小狗,或種下一株小杉樹等它成陰....。《暮色將盡》一書是以這樣的抱怨開篇的,後來的章節中她提到不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老太婆穿成十幾歲小姑娘的樣子終歸看上去愚蠢;老了三點式泳裝上身也要三思;一臉褶皺和滿口假牙不宜濃妝豔抹;而性生活偃旗息鼓絕對是不可忽視的暮色。作者坦呈自己從小就是個情種,15歲開始熱戀,雖然沒有婚姻,但和不同對象的性生活持續到70多歲。兩性關係上的忠誠不是屬於她的美德,但性生活絕對是生命的核心部分!當性愛消失 ,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再以一個sexsual being自居,悲夫!

然而阿西爾女士的書沒有停止在“悲”這個音符,而是高聲宣戰:對於老去,不可沒有心理準備,不可抗拒抵觸或過度憂慮。。。老去而已,”Why not have a go at it! 何不瀟灑走一回“!

《暮色將近》一書中大量篇幅記錄了阿西爾女士25年的退休生活。即便她族中女性大多長壽,但作者也沒有預料到自己75歲高齡退休為止走過的才是四分之三的人生。戴安娜·阿西爾2019年去世,活了101歲,可見她有充分的退休經驗與讀者分享。

暮色之中的平常之態

戴安娜·阿西爾的老年生活非常平常,和我看到和正在經曆的並無兩樣,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安撫-我在正常地走進暮色。
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阿西爾女士退休後做的一件事是為老一輩和比自己更老、更需要關愛的親友養老送終。
她最初幾年照顧母親,母親去世後又陪伴護理她的室友、曾經的情人、糖尿病患者Berry。
阿西爾女士沒有子女,雖然她對此並不後悔,但強調老了以後與人的接觸十分重要,特別是和年輕人相處。“年輕人的生活和老年人的相反。我們圈子裏,一切都變得越來越糟,能做的和想做的越來越少。聽不到,看不見,吃不多,命不久矣,很容易陷入悲觀,一年不如一年。。。年輕人的生活正好相反,生命的路還很長,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身上重新感受生命,和他們一起成長,從他們的成長中反省生命的色彩和過程“。

做花園和學畫畫是阿西爾退休後熱衷的另外兩件事。除此以外,讀書和寫書評是她一生的事業,也是她畢生最愛。阿西爾有一句對托爾斯泰,艾略特,狄更斯等人的評價:”他們天賦異稟,就像那些音樂天才一樣,有一種非凡的想象力,難於言表,不可思議“。因此退休後她仍然每天讀書,她認為讀書是使她內心強大的重要源泉。阿西爾強調內心的強大,她認為決定命運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大的幸運來自於一個人內心的堅韌”。

長壽秘訣-樂觀

戴安娜·阿西爾不否認自己的長壽來自家族基因,但她認為更大的幸運實際上是天性的樂觀。
阿西爾在書中特別推崇英國籍捷克鋼琴家愛麗絲·赫茨-薩默(Alice Herz-Sommer) , 視之為人生的“指路燈”:她有與生俱來的樂觀天性,總能看到好的一麵、看到希望。。。她是樂天派的典型代表,無論人生有過怎樣的遭際,她依然會說:生命是美麗的,異常美麗!

愛麗絲是二戰猶太人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活到110歲。也許很多人認為成為納粹集中營幸存者中的最長壽者歸咎於她的勇氣,但戴安娜認為不能忽視愛麗絲的”天分“。閱讀愛麗絲103歲寫的訪談錄時,戴安娜發現自己和愛麗絲擁有一個共同長壽秘訣,那就是她們都是天生的樂天派——所有人生都是好壞參半的,但是樂觀看待人生是一種天分。隻有樂天派才能像愛麗絲一樣 “越老越能體會所謂人生的美好,雖然曆經苦難,但可以想到的、記得的、關注的和欣賞的都是好的一麵,感恩所有的一切“。阿西爾女士說她這本”老年經"隻能是寫給那些和她一樣的樂天派的。我非常慶幸自己讀懂了這本書,或許說明我也是一個幸運的樂天派?

人生有悔,但無自怨自艾

回顧人生,戴安娜·阿西爾有三悔:自私、冷漠和懶惰(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感覺這是在說我自己:)
阿西爾並不認為自己是個自私的人,但是承認內心深處不乏自私和冷漠——不願意把全部的自己交出去,像母親對待孩子那樣。她反省自己不想要孩子的心理,甚至對唯一一次流產的經驗不覺得遺憾,是一種自私和冷漠。
檢討自己是懶惰的人,缺少追求目標的主動性。我感覺這一點恐怕是阿西爾對自己的苛責。就她工作到75歲才退休一項已說明她的勤奮,更不提她是英文出版界的大咖,四十歲就已是成名作家。89歲的她重拾寫作,《暮色將近》這本書出版於91歲,也是她獲獎最多的作品。阿西爾曾這樣評價一位友人“天生能成就事業”,她自己何嚐不是一個天生能成就事業的人?(相比之下我覺得自己的懶惰才是貨真價實的)。

老去而已,不如瀟灑走一回

自退休後經曆了疫情,這兩年同事和朋友見麵都難免唏噓,或感傷失去親人朋友、或憐惜親友生病患疾,最多的抱怨還是身體和精力一日不似一日,自己也難免受到到消極情緒的感染。《暮色將近》笑談人生老去,讀來感覺精神上得到療愈,戴安娜·阿西爾在書中挑明:生命是依照生物規律循回往複,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一個人出生、長大、生兒育女、凋零、死去,繼而讓位給後人,這是無論你如何作為和妄想都無法幸免的命運。”與其把時間徒勞地浪費在抗拒衰老和恐懼死亡的悲聲中,不如瀟灑走一回”!

《暮色將盡》的結尾是這樣寫的:“一本寫老去的書不一定要以嗚咽收場,也可以是一聲轟響”。人生如此,“在這個年紀轉身回望,人生不過眨眼的瞬間, 但自身的角度看過去,卻依然有驚人的容量,能容下許多相互對立的不同側麵——寧靜和騷動,心碎和幸福,冷酷與溫暖,索取與付出。。。死亡公平地攤派給每一個人,但生命過程本身足夠寬綽多樣。

反複讀過《暮色將盡》, 有共鳴的安慰,有頓悟的輕鬆,更獲勇往暮色的從容——老去-暮色將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