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招惹誰了?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2-09-17 05:42:43

上個月連著追了兩個劇,《第二次擁抱》《玫瑰之戰》。城中快手名博曉青對兩部作品都有過介紹,所以內容就不在這裏詳說了,我隻從兩部劇中涉及的全職媽媽這個共同話題談談感想。

今年我追下來的電視劇想來沒幾部,棄劇好像都成了習慣,不是我口味難伺候,主要還是國劇的寧濫勿缺,槽點太多。這兩部劇我從頭看到了尾,除了其中的演員還都不錯,比如兩部的女主陳數和袁泉都是演技派,另一個原因是兩部劇的套路太相似了,我好奇想看到結尾。

要說這兩部劇有多相似,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首先兩位女主的角色設定差不多,都是三-四十歲的全職中產家庭主婦,婚前有過職場經驗,生育子女後離開職場在家相夫教子,生活美滿優裕。陳數演的方原(《第二次擁抱》)有一對上小學的龍鳳胎兒女,袁泉扮演的顧念(《玫瑰之戰》)有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女兒。

其次是兩個角色的遭際差不多,兩部戲都是以女主的丈夫突然被捕開始的。方原的丈夫是音樂製作人,有自己的音樂公司,因不善經營而被合夥人算計入獄;顧念的丈夫是知名律師,擁有大律所天倫乾坤,也是受合夥人坑害被捕。

再有就是在接下來的劇情中,兩部劇的女主經曆了一係列差不多的危機,包括:

經濟危機——兩個家庭都麵臨巨額賠償、保金、貸款的壓力,不得不為了生計和孩子賣房產、找工作;

感情危機,也是信任危機——顧念幾乎是丈夫被抓的同時就發現了他婚姻出軌的問題,後來又發現了他屢次出軌的略跡,從而徹底喪失了對他的信任和情感;方原和丈夫李誠的感情危機出現在保釋他出獄之後,二人在逆境中的生活理念發生變化,李誠又受到第三者的誘惑一度感情失衡,造成二人婚姻破裂。

還有就是自我的危機——方原曾經是業界才華出眾的記者,離開媒體8年中,傳統的紙媒已被新媒體取代,回歸社會的道路屢受挫折;顧念是曾經的法學學霸,與丈夫共同開辦了天倫乾坤律所,在律師行業有著不錯的口碑。全職媽媽10年,丈夫功成名就,自己卻已被遺忘,後來為重拾舊業大費周張。

兩部劇都不約而同為女主提供了第二次感情機會,求職過程中經曆了種種歧視和打擊之後,都是曾經的愛慕者為她們提供的工作。顧念受雇於大學同學豐盛(《玫瑰之戰》的男主,黃曉明 飾),他是儀盛和律師行的合夥人之一;方原受雇於前同事,現在的成功媒體公司合夥人許陽(趙達 飾)。

最後是其結局,看似大相徑庭, 一個(方原)風雨過後雲淡風輕,另一個(顧念)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但實則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都在第二次感情和事業中選擇了事業和實現自我價值,成為經濟獨立,兼顧孩子的職場女強人。

以前國產電視劇很少有全職媽媽為主角的話題,這次一個月中出現兩部大劇,都陣容強調大,我不得不想“全職媽媽”為何突然提到到日程上來?她們招惹到誰了?畢竟我們一代女性中的全職媽媽是很少的。

我去網上看了一下,根據國內2020年的調查,由於新生代家庭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其育兒觀念和行為,以及消費觀念和行為都發生了變化。國內70後的全職媽媽不到9%,80後12.6%,而90後迅速達到19.7%,95後的全職媽媽比例已經是21.5%,足以成為中國新生代小家庭的顯著特征,估計這也是為什麽社會開始關注這個群體的話題。

雖然這兩部劇中的全職媽媽都很勵誌,但兩部作品的相似之處恰好在同樣的問題上為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敲響了警鍾——方原和顧念所經曆的經濟危機,感情危機以及自我危機已經潛伏在所有全職媽媽的未來。

這兩位女主在劇編的筆下生存下來是因為她們都是才華卓越、性格堅強的女性,並不是所有的全職媽媽都可以如此幸運,比如《第二次擁抱》中的另一個全職媽媽程如英就很慘。

程如英她曽和方原是媒體同事、知名記者,丈夫是成功企業家。本來她在生了女兒之後仍選擇工作,但第二胎男孩流產後,丈夫強迫她辭掉了工作。成了生活在金絲籠裏的全職媽媽後,她一方麵心懷流產的愧疚和沒有工作的寂寥,另一方麵身受丈夫的家暴和女兒的疏離,最終抑鬱成疾,自殺身亡。

Image result for 程如英自殺(程如英  趙子琪 飾))

程如英這個角色算讓全職媽媽慘到底了,而方原和顧念懸崖勒馬猶未為晚。可見編導們對全職媽媽們的前景並不持樂觀態度,那麽全職媽媽的未來真的會是如此暗淡嗎?

大概因為我一直工作且沒有孩子,生活中認識的全職媽媽不多,很多我這個年齡的教師朋友都曾做過6-7年的家庭主婦,等孩子上學又回到職場。我能想到唯一關係親近的全職媽媽就是以前博文中提過的“麗塔”(好心疼這個女人)。她27歲生長子時辭掉在澳航的工作全職帶娃,30年後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她被離婚,從優越中產主婦一夜之間淪為棄婦,經濟、感情生活全部淪陷,盡失自我,至今仍靠前夫供給,完全陷入了上麵那兩部電視劇的套路。

西方關於全職媽媽主題的電視劇有不少,比如:《絕望主婦》和最近的《女人為什麽殺人》等等,但實際上新一代的西方婦女自我意識很強,比如澳洲全職媽媽的比例和中國正相反,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澳洲全國200多萬帶娃(15歲以下)夫婦中,現在隻有24.5%的家庭有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相對疫情以前的53%要少很多。中國的90後95後全職媽媽是崛起之勢,難說會不會重蹈西方家庭的覆轍,所以文藝作品預示的暗淡未來也不完全沒有根據。

不過畢竟今非昔比,加之新生代全職媽媽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有職場潛力,成為全職媽媽是自己的選擇。一旦出現問題,和方原、顧念一樣東山再起的機會比麗塔那一代要多得多。這兩部電視劇的另一個意義恐怕就是提醒年輕一代全職媽媽們在做出這個選擇的同時不要把“自我”完全交出去,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實力,要有重回職場的心理準備。

要說兩部劇如此相似,能都看下來我也沒想到。這真要歸功於劇本好,導演、演員都在線。另外,兩部劇主線以外的故事很不同,配角們也相當給力。

(上圖:《第二次擁抱》陣容)

女人真是天生的戲碼,家庭事業兼顧很辛苦,有事業沒家庭會孤獨,有家庭沒事業不安全;單身女人有麻煩,嫁的不好也麻煩;單親媽媽挺艱難,全職媽媽更是難上加難。。

做女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