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攔著,讓地球就此毀滅得了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2-02-26 04:35:13

如果我說我曾希望一顆大彗星砸到地球上,讓全人類與地球玉石俱焚,你一定會以為我瘋了。但是《不要抬頭》這部電影我看了一半的時候,心裏就是那麽想的。

《不要抬頭》是2021年由亞當·麥凱導演的新影片,被提名即將頒發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雖然在菲兒提供的奧斯卡入圍影片單子上的電影我隻看了《沙丘》和這一部,但已經決定把我的一票投給《不要抬頭》,因為太有趣了!

讀了鬆鬆和花蔥的評論我決定看這部電影,接著林向田、平等、水星幾位博友也發了同款影評,對故事的介紹都極好,我這篇有點拿不出手,不過既然寫了,還是簡化一下貼在這裏:

《不要抬頭》寫的是天文科學家凱特(詹妮弗·勞倫斯飾)偶然發現一個巨大新彗星,體積重量等同於一座喜馬拉雅山;緊接著教授蘭德爾(萊昂納多·迪·卡普瑞奧飾)算出的這顆彗星的運行軌跡是衝向地球的,按其墜落的速度,將在6個多月之後撞到地球上,屆時地球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為了拯救地球,凱特、蘭德爾和實驗室的負責人索普博士第一時間出去找政府和媒體尋求方法。本以為這是世人共同的心願,不幸的是他們很快發現自己錯了,比這顆彗星更令人絕望的是每個人都埋頭於比地球毀滅更重要的事,讓世人相信這個即將發生的災難幾乎不可能。

科學家們先溝通總統碰了壁,矯揉造作的女總統奧爾良(梅麗爾·斯特裏普飾)眼下隻關心中期大選的作秀;

無奈他們又去參加由明星主持人布裏(凱特·布蘭切飾)和傑克(泰勒·派瑞飾)主持的一檔早間訪談節目。結果先被兩個娛樂明星的戀情搶光,接著又被主持人嬉笑調侃,最後凱特發飆爆料被當成了瘋子拘禁。節目主持人關心的隻是收視效果,而觀眾對明星八卦更感興趣;

好容易總統決定借機作秀,派火箭到太空發射導彈摧毀彗星。火箭擺足陣勢,轟轟烈烈飛上天際,卻半道上被高科技金主彼得(馬克·裏斯朗飾)叫停。他想要彗星上的稀土,打算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辦法分裂隕石,讓地球回收體積相對變小的隕石。

彼得的計劃天花亂墜,把總統,還有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在內的大國都忽悠了,連布蘭德都以為問題就此解決,一時忘乎所以,陷入了與女主持人布裏的婚外戀。

 “這些人是在犧牲人類文明的安危而聚斂利益和財富”,凱特絕望的呼號終於觸發了一場暴亂。為了不影響各方利益,一出“不要抬頭“的鬧劇在政客、娛樂界和媒體的煽動下上演,舉國上下歡聲如潮:不要抬頭!

彗星預期出現在了視野可及的太空,抬頭就能看到。然而不幸的大多數都沉浸在“不要抬頭“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最後,彼得高科技人工智能粉碎隕石的行動失敗,彗星按時墜落,隕石毀滅地球。

這部電影我以為應該歸類黑色幽默,看似荒誕,但涵蓋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顆珠峰一樣大的彗星代表了什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危機嗎?是新冠疫情嗎?是世界四分五裂的預兆嗎?是被高科技多媒體日益麻痹了的人類嗎?甚至是預測正在發生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嗎?。。。

你或許可以在影片中找到一些熟悉的人和事:

  • 梅姨飾演的女總統極度自戀---當年老川普的傲慢不羈?
  • “不要抬頭“運動,喧囂的紅色、藍色人海---美國上屆大選?
  • 政客和媒體對科學發現的無視---武漢疫情爆發時各國的態度?
  • 影片結束後的番外:地球毀滅後的方舟飛船降落在某星球,太空艙上走下來一群全裸的老亞當、老夏娃,其中有女總統和仍拿著手機的彼得---疫情期間飛上月球的大富豪們?

還有政客的無情,吹哨人的挫折,富豪們的貪婪,明星的膚淺,媒體人的無知,及迷失在浮華世界中的眾生相。。。

這些聯想都在我的腦海裏一一閃過,令我焦慮、憤懣,感覺情願放棄生命‘和這個不堪的世界一同毀滅。

電影的結局滿足了我的願望,三個科學家和我一樣選擇了“放棄“,在隕石墜落的一刻回到家人身邊,手拉手投入上帝的懷抱。

據說評論界對於這部電影的主題多有質疑,我倒覺得主題的創意既有驚也有喜。劇情雖然荒誕,但源於生活;內容沉重又諧趣橫生。就憑這138分鍾帶給觀眾那種真實的絕望,這部影片就是成功的藝術作品。

盡管對電影編導毀譽參半,但評論界對所有演員的表演卻是共賞的。我也很服氣各位大咖,應該說電影的喜劇效果大多歸功於演技。其中讓我覺得最好笑的是梅姨塑造的那個皮笑肉不笑的職業政客形象、凱特·布蘭切那張被玻尿酸撐得不能表情的假臉、首富金主彼得那副自以為是、不涼不酸、波瀾不驚的德性。還有影片結束後的番外,實在太精彩了!

勿容置疑,奧斯卡2022最佳電影一票我投《不要抬頭》!

參考的其他博友評論鏈接:

電影《Don't Look Up》觀後感——南山鬆

當末日來臨,除了祈禱,我們還能做什麽?評《不要抬頭》——平等性

《不要抬頭》看政治家和富人的可怕——林向田

觀電影《不要抬頭》有感——水星

群醜圖:《不要抬頭》——花似鹿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