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困惑:美國輝瑞還是牛津阿斯利康?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1-06-17 07:55:43

澳洲從二月開始推行新冠預防針,但推進十分緩慢。到四月下旬,澳洲的疫苗接種率僅0.6%,排名世界倒數。原因是出現了幾次小插曲,先是疫苗短缺,然後是阿斯利康的副作用血栓反應,目前已有兩例死亡;還有就是澳洲疫情在夏末秋初趨於穩定,全國本地感染為零,所以政府過分強調“自願”接種,而媒體對副作用的渲染,使眾人選擇觀望。

直到三周前,維省因一例入境感染失察,造成四日內感染日增數例,追蹤感染者涉及的場所達數百餘,而感染者中的一組印度變異病毒(Delta),最終引發了維多利亞州政府的第4次封城,全封長達2周之久,墨市至今仍在禁足中。

封城是無奈之舉,雖然大多數我們墨爾本人已經在這個問題上長歎一聲躺平,但無論如何不能說是件好事。不過說起每次封城或多或少有些積極意義的話,這次的積極作用就是人們鬆動了對打預防針的戒心。

澳洲使用的疫苗最多的是牛津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然後是美國的輝瑞(Pfizer)。封城兩周內,疫苗接種總數暴增到500多萬,占到人口的27%。 以前無人問津的注射站爆滿,疫情集中地區的注射站排隊要等上一天,預約接種要等2-3周。

躺平的澳洲人終於起床要打預防針了,包括我們華人,。

封城以前我周圍接種的朋友百分百都是洋人,而且都接種的牛津。除了兩三個朋友沒有什麽不良反應以外,十之六七都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在一兩日內有發燒發冷,打擺子,肌肉酸痛、疲勞無力等症狀,但是都在症狀出現的兩日內恢複正常了。

在華人朋友的圈子裏我該算是首當其衝的一個,兩個多星期下來還沒有感覺任何副作用。不知道是我的榜樣力量還是封城的刺激,這兩周那些一直觀望的華人朋友也都紛紛行動起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打預防針的心意已決,目前的糾結是該打哪一種: 美國的輝瑞還是牛津的阿斯利康?

因為阿斯利康已在澳洲投產,造價比較低,所以隻要在50歲以上都可以隨時排隊注射。輝瑞少,又需要冷藏,政府規定50歲以下的才能接種輝瑞。一個50歲以上的朋友說她想打輝瑞,防疫中心要她提供醫生的推薦信說明必須打輝瑞的理由。另一個要接種的朋友說既便有推薦信,等待輝瑞亦需要個把月。

五月底,我隨大流打的阿斯利康,剛打完沒幾天,新聞上就說又死了一個,這讓我那些中國朋友更為擔心阿斯利康的安全性。很多英文不太好的華人朋友更是找到我問該打哪一種?

畢竟是外行人,太專業的我也看不大懂,為了回答朋友的問題我就去網上研究了一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疫苗的基礎原理是讓免疫係統認識病毒,身體因此產生相應的抗體。阿斯利康和輝瑞的不同就在於兩種疫苗使用了不同的讓免疫係統認識病毒的方式。

阿斯利康使用傳統的方式,用一種無害版本的死病毒作為載體,訓練身體識別覆蓋在冠狀病毒外表麵的刺突蛋白。免疫係統會通過識別該蛋白產生抗體,然後讓我們在接觸到該病毒時能夠抵禦攻擊。

輝瑞使用了一種新的技術mRNA。這種技術省略了使用病毒載體的環節,直接把病毒遺傳密碼導入人體,從而產生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以此教給我們的免疫係統認識病毒細胞,進而產生抗體。

很多對新冠疫苗有質疑的人認為,這次新冠疫苗的培養流程時間太短,沒做足風險評估,很可能以後會發現長期的副作用,尤其是輝瑞這種第一次用於人類的mRNA疫苗。這恐怕就是選擇輝瑞最大的擔心吧。但mRNA這項技術在被用於疫苗製造之前已經研究了幾十年,以樂觀的態度評判也該是可信的。

從有效率來講,輝瑞有明顯優勢。據六月初世界健康指標評估研究所(IHME)發布的評估:輝瑞的有效率是91%,阿斯利康隻有74%。

迄今為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已達73億,所有疫苗都有類似的副作用:發燒,疲勞,頭疼,肌肉酸痛,打擺子,惡心等,均屬正常。血栓後遺症在注射阿斯利康人群中比較突出,澳洲目前接種過第一針阿斯利康疫苗的有360多萬人,48例血栓,概率約為萬分之1.3;  兩例死亡,概率是180萬分之一。

上周發生的第二例死亡是一位52歲的澳洲婦女,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後患腦血管栓塞。迫於輿論壓力,今天國家藥管局剛改口把接種阿斯利康的年齡下線從50歲提升到60歲,估計可以解決部分華人朋友的擔心。

我自然沒有資格建議大家去打防疫針或打某一種防疫針,這篇文字隻是分享我的一點點認知。澳洲是新冠感染相對安全的國家,如果不確定,可以繼續等新的疫苗上市。但是如果想澳洲早日開放邊境,我們都可以重獲自由,那麽早些防疫還是有必要的。畢竟與感染新冠的危險比較,死於疫苗接種的危險是相對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