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受不起的生日禮物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0-06-20 05:49:21

如果不是今年的生日過得不同往常,還真不會去想往年的生日都是怎麽過的。在澳洲,六月中這個時段一般是中學第二學期的期末,大家剛寫完年中報告準備放假,正好有時間和心情為我慶生。校外的朋友也會趁周末分作一兩撥人出去吃飯,再有些零散的朋友和國內的家人或許發個信息或約個便餐。

今年真是太不同了,沒有往年那許多祝福的卡片,全靠電話聯係。聽電話,回電話,讀信息,回信息竟讓我忙了一整天,連一塊蛋糕都沒吃上。

18號一早醒來的時候是8:45分,床頭看到,鮮花,生日卡和一個禮盒。禮盒裏麵有一套毛筆和一些零花錢。這回算他有心了,我在疫情期間開始練書法,抱怨以前的舊毛筆不好使。他從網上買了這套筆,有兩個筆杆,8個不同型號的筆頭,筆頭有羊毫的也有狼毫的。筆杆上有螺絲,筆頭上有螺口,可以隨意調換使用,很新奇。

賞玩禮物之後我看手機:淩晨一點半二妹發了微信的生日祝福(回:晚些和她視頻);7:45分女友瑪麗發了個信息:20分鍾後到你家附近托狗,然後可以和你喝一杯生日咖啡,能來嗎?(回:徹底錯過,道歉)。

九點一過,連續來了一串微信和短信祝福,我一一回複掉。回信之間上文學城看了看,讀了幾篇文,回了幾個評。在床上沒動窩就折騰了一個小時。

十點左右接到個電話,說住在城裏的女友有個驚喜快遞給我,問我什麽時候在家。我約那快遞11點以後來,自己趕緊起床收拾。在快遞來之前吃了片烤麵包,邊吃邊又逛了逛文學城。

這幾天城裏人都在說點擊率作假的事,我對這種事也很不以為然,不當吃不當喝的為什麽要作假?所以也在別人博客裏支持了一下打假,表明態度,沒想到還因此得罪了個博主。想來自己生日過了幾十個,對世上的人和事還是放不下,也算沒救了。

驚喜快遞到達,但先到的一份驚喜是驚喜之外的驚喜,不是女友送來的而是小姑子從悉尼寄來的,裏麵有包裝精致的圍巾,香茶,巧克力,護手霜等等。剛打開這包,另一份也送到--紮綁得漂漂亮亮的鮮花和手工巧克力。過生日的感覺在那個時刻變得真實起來,有了小小的興奮。找來花瓶,笨手笨腳地半天才把一大抱鮮花插好,有紫色的玫瑰和澳洲本土花草,樸實濃鬱,合適我的年齡。

忙了一通,不料午時已過。我急著去買咖啡,可是手機不斷響,微信,短信,WhatsApp,還好我不用臉書,推特等等。好容易可以出門了,又接到電話。這回是悉尼的女友來的。我知道這通電話短不了,幹脆給自己泡杯茶坐回沙發裏。

悉尼的女友和我是前後腳來澳洲的,一直住在悉尼。這幾十年裏,我每年總能見到她一兩次。賀過生日,她說起我那篇關於澳洲種族歧視的博客,表示有同感。不過她說有明顯的感覺,別人對我們中國人不如從前友好。前幾天她和老公出門叫了輛出租車。第一輛接了單但是沒來,第二輛的司機聽到她抱怨,就對她和她的洋老公說:現在我們都不愛拉中國人。。。她氣得不得了,在澳洲快30年了,也沒有受過這種白眼呀。我當時聽了也生氣,這都是怎麽了? 晚上想起這件事說給AL聽,他問我那司機是不是印度人,因為現在的很多出租車司機都是印度人。這倒是點醒了我,要是印度人也算有情可原,畢竟中印邊境衝突出了人命。想到如今樹敵太多,不由心驚。

放下電話我趕緊往外跑。昨天文學城的網友說起吃粽子,我就饞了,今天想買幾個粽子,再買杯咖啡,吃個蛋糕,順便看看有什麽別的可以買給自己。

我開車去了兩公裏以外的老街,那裏有很多小店,也有亞洲店。粽子是買到了,咖啡也喝了,但是吃飯的地方和蛋糕店都關了門,這些生意現在隻開到兩點半。我忙著聊天沒有注意看時間,剛好錯過午飯和蛋糕。

從店裏回到家已經過了四點,給日本二妹回了電話,又給老媽打了電話,囑咐她北京疫情加劇的情勢之下加小心。三妹微信上給我發了個紅包,我打不開又給退了回去。她在北京十八裏店有個別墅,這兩天那一帶是疫情重災區,手機亮了紅字,過不去了。

6點半AL回來帶我出去吃晚餐,是個我沒去過的老飯店。飯店在主街的一個街角,從家走過去十分鍾。那飯店外觀牆壁斑駁,看著挺破的,但裏麵不錯,很新,也很大。酒吧在前麵,餐館在後麵,還是兩層,有室內樹林,給坐在裏麵的人身處大自然的感覺。屋頂是透明的,很高,可以看到星星。

桌凳都是結實的裸木,與周圍的裝飾呼應。現在隔桌才能坐一組客人,保持社交距離。客人坐下來要用手機掃二維碼簽到,注冊你的姓名和電話以便於追蹤;掃碼的同時也獲得酒單菜單。

酒單菜單名目都不多,就是單子上的也不一定有。我叫的草莓蘇打馬提尼雞尾酒就沒有,隻有橘子味道的;AL最先想喝的熱情果伏特加也沒有,改成意大利咖啡馬提尼。主食他吃的牛派,我叫的意粉,也算生日麵了,因為真的沒什麽選擇,好在味道都不差。

這是四個月來第一次在外麵晚餐,也算有不尋常的意義。等餐的時候我留意了一下,餐館的吧台沒有開,酒架都清空了;客人不算多,有六七桌十幾個人;樓上也沒有開,隻有三個服務生來回走動;上菜很快,從進門到吃完飯也就花了一個小時。

環境雖然不錯,我們也不想閑坐,飯前我用消毒紙巾擦了桌子,刀叉,杯子,但吃完了還是覺得回家聊天更踏實。

晚上回到家又收到幾個信息,其中一個是同事好友如絲來的。她說這一整天都在醫院裏等兒媳婦待產。她兒子和我同一天生日,現在孫兒也要在同一天出生。對這一家人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慶生禮物了,我跟著她歡喜了一陣。

最後一個電話是外甥女從東京打來的。有點想她,要是她在這裏,我一定不會沒有蛋糕吃,她很會做甜食。這孩子今年在東京上大四,抱怨網課的作業太多了,所有課堂上該討論的內容都變成了書麵作業。她覺得這一年的功課恐怕要荒疏許多,不知道能不能畢業。我安慰她說這種情況下應該沒有人太較真,因為說不清楚影響學習效果的是老師還是學生。

前兩天媒體報道說,澳洲因為今年海外生都來不了,大學熱門專業高考分數線可能會降低。有朋友開玩笑:十年後看病,如果發現是2020年進醫學院的,最好躲著點兒。

今年的生日本來沒有什麽特別,隻因為趕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年頭。生日那天,世界的冠肺感染總數接近850萬,死亡45萬,北京疫情複發;中美,中澳,中印;南北韓關係緊張;BLM運動席卷美國,歐洲,澳洲。加上各國失業嚴重,未來經濟前景黯然。。。,看著這些鋪天蓋地的“生日禮物”,我著實感覺消受不起!哪裏可以生日快樂?苦中作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