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列載著死亡病毒的火車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0-02-14 04:41:43

我這個年齡的人大多記得《卡桑德拉大橋》( The Cassandra Crossing)這部電影,是1976年的災難片,由英國,意大利聯合製作,意大利導演,美國發行,上海譯製廠譯成了中文。八十年代在中國放映,曾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看過N遍。最近冠肺危機的很多事常常讓我想起這部電影,比如:澳洲把最先從武漢接回來的澳洲人送到聖誕島隔離,聖誕島是原來拘留非法移民的的地方;武漢政府在開始時試圖掩蓋真相,從而讓李醫生幾人因為說真話成了悲劇英雄。。。這部電影神奇展現了藝術化的曆史相似。

電影內容回顧:

國際健康組織在日內瓦的大樓遭到恐襲,兩名瑞士恐怖分子在逃亡中誤闖美國肺鼠疫病毒實驗室。槍站引發爆炸,病毒泄露。一名恐怖分子染上肺鼠疫死亡,另一名逃上一列從日內瓦開往斯德哥爾摩的列車。

麵對病毒即將外泄、蔓延半個歐洲的危機,美國實驗室軍方負責人麥肯齊上校(Burt Lancaster飾)為了掩蓋真相,洗脫美國政府和他個人的責任,同時避免瘟疫流行,決定把這列已經出發的火車和車上一千位乘客送上死亡之路。

在這輛死亡列車的頭等車廂裏,除了已經發病的瑞士恐怖分子,還聚集了這樣一些旅客:

  • 主人公、神經科名醫喬納森 ·張伯倫(Richard Harris飾)和來尋他的前妻,直覺敏銳,美麗性感的作家 珍妮弗(Sophia Loren飾);
  • 美國大軍火商風姿綽約的太太德雷斯夫人(Ava Gardner)和利用她走私毒品的“小白臉兒”,登山健將羅比(Martin Sheen);
  • 追蹤毒販羅比兩月的警官哈雷(O.J.Simpson)和同一個包廂的可愛小女孩卡特琳娜及其母親;
  • 二戰集中營逃生的,幽默詼諧的猶太老人卡普蘭(Lee Strasberg)等等。

在日內瓦,麥卡齊上校有個秘密計劃:火車改道,一路不停開往波蘭境內的卡桑德拉大橋。那座橋將會坍塌,火車會在那裏帶著一車人和病毒爆沉山穀,從此銷聲匿跡。執行方式:內緊外鬆,不動聲色。

協助麥卡齊上校的思喬娜醫生不知這個計劃的真相,一心想要挽救危局,推薦麥卡齊聯係在同一輛火車上的名醫張伯倫大夫找到肺鼠疫患者,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擴散。

火車上,張伯倫醫生從思喬娜醫生那裏得知此病毒經唾液在空氣中蔓延,感染者會呈現感冒症狀,但目前還沒有抑製此病的藥物,死亡概率為60%,也就是說車上的一千人可能死掉600人。他馬上緊張起來,發動珍妮弗和懂瑞士語的卡普蘭一起尋找患者,想把他通過直升機送回國際健康組織基地。但是行動沒有成功,病人死亡,隻把一條染病的狗送出了火車。

找到病人後,張伯倫醫生先了解了病人可能接觸過的人,知道他沒有去過二等艙,所以采取措施封閉了頭等艙,隔離了已經有征兆的患者。

這時火車上發布麥卡齊的廣播通知,謊稱: 恐怖組織在各個車站布了雷,為了保證旅客安全,火車改道,不停,但乘客沒有危險。。。

火車進入波蘭後終於停下來,上來幾十名身穿白色防護服和戴防毒麵具前來封車的持槍安全警察。

乘客這次被廣播告知:車上有傳染病,要整車拉去波蘭的一個二戰集中營舊址隔離21天。為了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旅客禁止下車,並沒收所有可以引火的物品。違抗者格殺勿論。

卡普蘭聽到火車目的地的名字,這個詼諧有趣的猶太老人麵如死灰:那是他當年死裏逃生的地方,他的妻子和女兒都死在那裏。“不要回到那個死亡之地”!他的第一反應是跳下火車,結果被警察開槍擊中手臂,“殺無赦“原來是真的,車上再無人敢以身試法。

屆時車上已有61人感染,2人死亡,封車的警察帶來一些藥品和許多氧氣罐。40名武裝警察在車上把守,禁止人們接觸駕駛艙,以保證火車的“安全到達“。

火車繼續全速駛向死亡之地卡桑德拉大橋。這時發生了兩件事,一是珍妮弗從猶太老人的囈語中和同一位老火車司機的對話中了解到卡桑德拉大橋多年前被廢,因為要坍塌,居民都已遷徙。她以作家的直覺意識到,經卡桑德拉大橋去隔離營實際上是一個謊言;

第二件事是被隔離的所有病人都出現好轉,張伯倫醫生打電話給麥卡齊,揭露去卡桑德拉大橋的危險性,並表示病人恢複,已經沒有必要去冒這個死亡的風險。他的請求被拒絕;

與此同時,運回實驗室的狗在氧氣室得到恢複,思喬娜醫生興奮地做出判斷:是氧氣的作用!火車上也有很多氧氣,所以病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功能得到康複。她請求把這個消息告知張伯倫醫生,停止火車跑去卡桑德拉大橋,但她的建議也被拒絕,使她明白麥卡齊的殘忍企圖。

事實是,火車上釋放氧氣是為了炸車,這也是為什麽所有的引爆物品被沒收。張伯倫醫生終於知道了這是一場陰謀,決定在最後四個小時裏,自己動手挽救火車上的生命。他組織警長哈雷,和登山健將羅比等乘客,在車上與警察展開了個個擊滅的遊擊戰。一邊把旅客疏散到到二等艙,一邊襲警,試圖闖過警察封鎖,通知司機停車。他還打算把頭等艙和後麵的車廂分開,一方麵可以讓後麵車廂的人逃生,另一方麵如果前麵的人來不及疏散,少幾節車廂有可能減輕過橋壓力,或許安全過橋。

可惜他們的努力一再受到武裝警察的幹擾:毒販羅比在生死關頭,為了挽救更多生命之大義,冒險破窗攀車去駕駛室而中槍犧牲;小女孩卡特琳娜的母親被擊中身亡,警長哈雷為了救卡特琳娜也犧牲了;最後一心赴死的卡普蘭猶太老人用生命點燃了氧氣罐,分離了火車。

但是,一切都為時過晚,火車還是不可避免地駛向大橋,車頭經過大橋,大橋坍塌;被分開的車廂借助慣性開上大橋,車廂一節接一節掉入河穀並爆炸,河麵上飄著屍體。。。

後麵的車廂終於慢下來,最終停在了懸崖邊,半車的人得救了。張伯倫大夫,珍妮弗和被警長救下來的小卡特琳娜抱在一起。

在日內瓦,上校如願以償,對蔑視他的女醫生思喬娜說:我在你眼裏一定是個惡魔,但我防止了病毒擴散,也防止了真相的傳播。。。然後他給美國總部發了個報告:這裏的大事故已經解決,絕無後患。

影片中演員們的魅力是無話可說的,他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災難麵前表現出來的人格和個性是跨越時代和國界的精神典範。索菲亞·羅蘭,理查德·哈裏斯,Ava Gardner等都是我心中永遠的“神“!

就內容而言,這部電影被定義為災難片,但是這場災難不是自然的,而是人為的;不是注定的,而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這部電影反應的不是災難,而是人性。正因為如此,影片才有了它的典型性和經久不衰的魅力。

當然,災難帶給人痛苦,也帶給人勇氣和希望。電影主人公夫婦二人兩度結婚離婚,本來倆人的關係是那種聚不得舍不得,真情假意難辨的關係,但在危難之時,二人默契合作,都再次為對方的品德與智慧所打動,主動道歉,檢討各自在婚姻中的問題,重拾真愛,回到彼此身邊。這讓我想起前兩天國內朋友發給我的一個段子:離婚律師打電話給當事人,通知法庭因冠肺推遲開庭時間,當事人卻說:他不離婚了,這十幾天,天天宅在家裏,老婆估計懷上二胎了。。。

如此說來災難也並非都是壞事,有人說, 上帝之所以允許災難的存在,因為災難有警世的作用,叫醒人們去愛,去祈禱。

重溫《卡桑德拉大橋》這部電影,我真的再次被這四十多年前的藝術真實驚到了,恍然不知這是藝術還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