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兵馬俑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19-05-28 05:07:55

兵馬俑來到了墨爾本。

墨爾本的維州國立美術館(NGV)24號起展出兵馬俑和蔡國強作品(Terracotta Warriors   & Cai Guo-Qiang)。昨天我作為漢語教師誌願者來NGV協助來訪的中學生。

NGV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地方,幾乎就在市中心。一座青灰色現代建築,高高的灰牆,無窗,隱形的流水拱門, 門前有噴水的淺池。不知怎的,這個建築總會在我的腦海中幻化出老北京城門樓的印象。建築外觀的樸素簡約含蓄地強化了走進去時獲得的那種天光大亮,豁然開朗,色彩喧囂的視覺感受。這幾年,好展頻頻,我遂常常出入。

(NGV)

如果說每次去美術館都有一種未知的期待,這一次的期待有所不同。西安兵馬俑我去了有七八次,來龍去脈早已背得滾瓜爛熟。這次我的期待是看看澳洲人如何再現兵馬俑。

我協助的是一組來自墨市名校的中國海外學生,展前有45分鍾的講座,由美術館教員介紹這次展覽的內容,背景,我協助她用漢語和學生做一些互動。問到中國學生們以前有誰去過西安兵馬俑,舉手的人並不多,問去過的孩子是否記得當時的感受,隻一個11年級的男生說:震撼!  雖然中國學生的發言不是十分踴躍,但看得出他們在老師講到對兵馬俑的讚賞和崇拜時是驕傲的。

講座中一段對旅居紐約的現代美術家蔡國強的介紹令我耳目一新。08年北京奧運會時聽到過蔡國強的名字,是他設計了開幕式的禮花,但從沒有親眼見過他的美術作品。講座中一段視頻展示了蔡國強如何用燃爆火藥成就他作品的藝術效果,十分驚豔。同樣的視頻,後來在展廳裏用多幅寬銀幕演示給觀眾,很多人長久駐足,一遍一遍地看火藥點燃後,畫卷如山崩地裂般演變,牡丹破土綻放,白煙轟然升騰的場麵,視覺效果令人心悸,感動。也是在那裏,我聽到一個聽講座時一直沒有發過言的中國女生說了一句:這個,有點兒好看。。。!

平心而論,展覽真的不隻是“有點好看”,如NGV的廣告詞所說:“這是通過一場古代與現代的對話,解析中華文明在不同時空層麵上的藝術文化基因”。展覽設計從展出秦漢兩代出土的文物開始,跟隨蔡國強設計的一萬隻懸掛的翻飛瓷鳥深入展廳,在鳥雲聚集的水墨畫卷中休憩,再緩步邁進2000多年前的兵馬俑世界。。。

(兵馬俑展廳)

這次展出的兵馬俑一共8座兵俑兩匹馬俑,這些古老的中國陶俑,走出陵墓,飛出中國,穿越千年,跨越千山來到世界的另一端。展廳寬大,高牆四白落地,兵馬分立於獨立的透明展櫃中,周圍有麵向不同角度的鏡子,展出的兵馬俑隨著人們腳步的移動而輾轉,並通過鏡麵折射出更多的兵馬,讓觀眾有一種好似與兵馬俑穿行的動感,非常奇妙。參觀的人無不屏息注視著陶俑,仿佛在聆聽兵馬俑的默默訴說,給他們講述很久以前中國的兵強馬壯,我們中國祖先的麵孔,身軀,發髻,服飾,武裝,姿態和精神。。。

《鳥雲》

展廳的盡頭是一片《鳥雲》,引領人們穿越回現在,置身於蔡國強的神奇巨幅畫卷中:

《花瞬》有兩個作品:先是一幅巨長的,用彩色火藥燃成的牡丹大寫意。色彩斑斕的牡丹,大氣天成,淋漓盡致;在光影中綻放,在風雨中敗落,轉瞬燃盡成灰,繼而在展廳中間形成另一個殘花堆起的三維陶瓷立體繪畫。“花塚的土丘形狀與秦始皇陵遺址附近驪山的起伏交相呼應。瓷器的脆弱喻意牡丹的花瞬易逝,代表著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同時也暗喻了秦國的短命”。(NGV)

(《花瞬》部分)

《地脈》,又一幅長卷,盤根橫生,交錯縱橫的黃褐色印象,好似大地,根深蒂固,一脈相承;好似流動的經脈,源遠流長,綿延不息。懸掛在長卷前麵的一道飛鳥,劃出天地之間的蒼茫和悠遠,仿佛是帶著人們的視野從過去走到現在,從中國走向世界,從西安走到墨爾本。。。

(《地脈》)

我在這片藝術的時空中流連:兵馬俑-蔡國強,蔡國強--兵馬俑。。。,我凝神矚目:鳥雲的潑墨意境,牡丹的國色天香,天地間的一脈相傳。。。終於我豁然醒悟:蔡國強的藝術也是兵馬俑,他用藝術的元素向世界解說著昨天和今天的中華民族。兵馬俑來到了墨爾本,和另一個行走的兵馬俑-蔡國強!

其實兵馬俑並不是第一次來墨爾本而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1992年,那也是兵馬俑有史以來第一次走出國門。

同一年,還有一個中國人也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墨爾本,那就是我。一直以來,作為一名中文教師,我以自己的方式傳播,傳遞,詮釋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兵馬俑的身上也體現著我的人生價值。

走出NGV,走上墨爾本的街頭,我頓覺自己高大起來,好像也成了一個兵馬俑--行走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