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樣子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19-02-04 06:56:12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京過年的記憶是特別溫馨的。每每想起,心裏都會有一處亮起暖暖的燈光----四合院堂屋裏,蜂窩煤爐子上煮著餃子,蒸騰的水汽中,彌漫著韭菜和紅燒魚的香味。燈下還有奶奶,大姨,姑姑和妹妹們的麵容和說笑聲。那時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春節有時候會在,有時候不在。如果在,媽媽會置辦新衣服,爸爸會買了花炮帶我們去放。但是大多時候,家中過節的主持是奶奶大姨和姑姑兩代婦人。她們在那破四舊的年代,也算教會了我們一些傳統的過年習俗,除了穿新衣,吃餃子以外,我們也需要鞠躬給長輩,說吉祥話拜年,每次也會從奶奶和姑姑手上得到紅紙包卷起來的壓歲錢。雖說那年頭我們對錢都沒什麽概念,也沒有自己花錢的地方,但是小紅包傳達了長輩的心意。年夜飯吃過我們會點上紙燈籠到鄰裏同學家去串門,午夜時分,整條街的鄰居都會到大門口胡同裏點放爆竹,一般是小掛鞭兒,劈劈叭叭的,偶爾大男孩兒們會放二踢腳,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喜氣。除了年三十兒以外,我記憶中喜歡的還有家裏的親戚來拜年。客人來了,我們就有新鮮的糖果吃,有紅包拿,還有不常見到的表哥也會來帶我們去滑冰。總之兒時過年,那是滿心歡喜的樣子。

92年離開北京到了澳洲,春節再不同以往。開始的許多年裏,墨爾本的朋友圈多是單身的人,所以我們常常在春節的時候聚。同輩人談不上拜年,就是一起湊個熱鬧,吃吃喝喝,了卻思鄉之苦;後來這些人大多合家團聚,我家一度成了年輕的單身同事和留學生聚會的地方,他們過來給我拜年,我給他們包頓餃子,無形中一年一年地把自己過成了長輩。

現在,年輕的這一代也都成家立業,近幾年的春節我也不再張羅了,隻是去朋友家吃個年夜飯,到外麵吃酒席什麽的。剛剛的除夕年夜飯也是在老朋友家裏吃的,她那裏一家三代歡聚一堂,也請了一些朋友,聊天,打牌,包餃子,好不熱鬧。可是對我來說,因為自己沒有張羅,過年終究不成個樣子,少了打著鑼鼓點兒期待過年的心情,好像聽不到新年到來的腳步聲,心中有一種怕錯過的忐忑。也大概是有了些年紀,更多想念兒時與家人過年,拜年的樣子。然而那種感覺卻是再也找不到的了!家人何處?奶奶大姨姑姑,還有爸爸都去了天上;母親三妹在北京,二妹一家在日本;既便是墨爾本的朋友,大家也是讀書的讀書,上班的上班。。。唉,哪裏還有過年的樣子?!

如今,過年的樣子, 那紅紅火火,那熱氣騰騰,對我來說似乎隻有在電視上,網上了。這不,微信群裏從半月前就肥豬金豬滿地跑了,國內的各種媒體網站老早都掛起了紅幡兒,緊鑼密鼓地推銷年貨;還有文學城各位博主,有的把粉美粉美的豬頭早早掛到門口,有的把家裏金的銀的一通捯飭;有的沒日沒夜地燒啊,煮啊,臘呀的做美食,開爬梯;我真巴不得每天24小時住在網上,聽新年鏗鏘的鑼鼓,歡快的腳步,吃呀喝的,做一隻頭戴蝴蝶結,胸前配紅花,背上穿著金馬甲的,四蹄閃光的,肥肥的,美美的  。。。

或許這才是數碼時代過年應該有的樣子吧!既然如此,我也就借網上一席之地,給天上的親人,地上的眾親眾友,網上的博友讀者拜個大年!祝親愛的你們:

吉年納福康,金豬吐吉祥;

天地人靜好,歲月樂悠長!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