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感恩節給阿Q平個反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18-11-24 21:23:42

澳洲不過感恩節,可是今年搬進文學城,美國來的鄰居都在慶祝,家家火雞飄香,饞得王妃不得不請出久違了的阿Q。阿Q對王妃說:嗨,不就是個火雞嗎,想吃讓禦廚給您做就是了,墨爾本剛過了賽馬節,有吃有喝的熱鬧了好幾天,也該美國人熱鬧熱鬧了。再說他們那邊天寒地凍沒地方去,您老這邊兒春暖花開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還是您老這兒合適。王妃聽了這話挺受用,心裏也略平衡一些。

禦廚給王妃上了火雞,王妃邊吃邊想著和阿Q做朋友這些年阿Q的好處。自從1921年魯迅生了阿Q以後就沒人給過他好臉兒。記得當年讀書時教授們曾經說過:阿Q “兒子打老子” 的精神勝利法是種病態,不敢正視現實,自我麻醉;是一種無能,愚昧和自欺欺人的消極人生態度;不求改善,不抗爭,選擇忘卻;是被那些需要勝利而又無法得到勝利的人用來維持自己精神上的平衡的一種藥方。可是王妃自到了澳洲以後,依賴阿Q的地方可多了去了。那時候是要啥沒啥,全仗著阿Q跟她說:英語不行咋了,他們還不會說中文呢?沒錢咋了,等咱畢了業,大把錢給你賺;沒房子咋了,澳洲人好多還露宿街頭呢。。。老實說,沒有阿Q,就沒有王妃的今天,所以王妃打心眼裏為阿Q不平。

就說感恩節吧,美國人弄這麽個感恩節是為了感謝當年印第安人幫助移民來的英國清教徒安身立命,後來這些移民借原來感謝上帝的日子答謝印第安人的幫助,就有了今天這感恩節。這些英國移民們殖民了印第安人的土地,然後整出個感恩的姿態,可印第安人丟了家園,還幫他們,圖的是什麽呢?一定是想反正也打不過英國人,土地挺多,誰住不是住啊,和平就好。人啊,占了便宜的要感恩,吃了虧的咋辦,就隻能阿Q了唄。王妃一聲歎息:其實阿Q哪兒都有!

感恩當然不能直接翻譯成阿Q了,感恩(Gratitude)從感恩節的角度講和阿Q精神是兩個概念。感恩是感謝上帝自然,社會,家人,朋友的饋贈,知恩圖報,從中獲得給與和付出的精神力量。但是感恩作為2000年後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中的一個時尚詞匯,和阿Q精神還真的就有關係了。維基百科上說: “大量的最新的研究表明,感恩之心越多的人往往幸福感更高。心存感恩的人更幸福,抑鬱程度更低,心理壓力更小,他們對生活和社會關係也通常更滿意。(維基百科)。 阿Q就是這樣啊,一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姓名不全,無家無業,被人幺三和四,非打即罵,放在今天他不抑鬱死才怪呢。可阿Q自己有獲得幸福感的天賦:你有錢,可我“以前闊”;我打零工說明我“真能做”,你打我,你是我“兒子”。。。阿Q無能但是知足,盲目但是自滿,自欺但是高興。感恩作為一種心理幹預手段,不就是讓人知足,看到自己的所得和擁有,看到自身的力量和價值,不就是阿Q嗎?

王妃去年任教的學校就常常教育學生們要有感恩之心,主要是現在的孩子要什麽有什麽,可是不知足,因為在網上總能看到比她們長得更漂亮的,家裏更有錢的,更聰明更有才華的同齡人,所以就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想著想著就抑鬱了,不開心。王妃想了好多辦法,給她們講她小時候的苦日子,可孩子們說那是中國過去;讓她們看看非洲的孩子讀書有多難,她們說已經捐錢給非洲了;給她們大白兔奶糖吃,她們說吃多了會胖,讓她們出去跑跑鍛煉鍛煉,她們說一早就去過了健身房。。。王妃沒轍了,就和和學校的心理谘詢師商量,谘詢師說,嗯,這些孩子需要感恩。讓她們想想生活中給她們帶來美好感受的人和事,選出三件,做成感恩卡片貼出來,互相交流一下吧,讓大家可以對平常的生活懷有感恩之心。王妃覺得是好主意,就同孩子們說了。孩子們花了一個小時,絞盡了腦汁,終於每個人都做了一張感恩卡。有的感謝媽媽為她開生日趴大動幹戈,有的感謝爸爸送她一台新電腦,有的感謝家裏的小狗每天在門口迎接她回家,有的感謝朋友聽她的煩惱,有的感謝手機,讓她隨時可以見到男朋友。。。有個父母剛剛離婚的女孩子寫了這樣一句:雖然爸爸離開了媽媽,但是爸爸說我永遠是他的小公主,永遠愛我,我感恩自己不是灰姑娘,我有愛我的爸爸媽媽。王妃一看就明白了,原來著所謂的感恩之心就是我的好友阿Q啊!果然孩子們感恩之後,心情大好,起碼一天之內沒再找王妃哭訴。

這種感恩療法對成人也是挺管用的,那天芬妮說年底女兒結婚要和前夫見麵,她緊張的不得了,又去見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說,你想想你現在沒有他的日子過得怎樣不就行了?芬妮是個藥劑師,在墨爾本一個富人區經營一家很有信譽的藥房,收入頗豐。老公走了的這些年,她投資了地產,也有額外收入。幾年前她把自己的住房大修,樣式和設備都是她最喜歡的樣子,十分舒適;每年她都去世界各地探親訪友,如今女兒也要出嫁了,住的很近,還有很多像王妃這樣的好友往來。。。芬妮琢磨要是前夫在,他肯定不會讓芬妮把房子裝修成現在的樣子,每天到家就沙發上一坐指手畫腳,喝酒發脾氣,沒有好日子過。現在輪到他受罪了,娶了個年輕的洋老婆,要給她開保時捷,住頂層別墅,配名牌服飾,估計早把腸子悔青了!這麽一想,芬妮心情大好,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了,緊張的情緒也緩和下來。還是阿Q精神啊!王妃想。

吃完火雞,王妃琢磨著得給阿Q重新立個傳,可是從何說起呢?於是想先到網上看看。可是一看不要緊,王妃發現,百度百科居然早給阿Q平反了, 說阿Q精神也有‘可貴’之處,那就是“阿Q精神裏豁達大度的一麵---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有理由為自己開脫”。上麵說“阿Q隻是魯迅塑造出來的一個人性特別的濃縮體,塑造時褒貶相交,既不單純地醜化也不單純宣揚,目的是給人們一麵鏡子,讓人們在跌倒後總能找個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的理由。阿Q精神並非壞事,它內含科學性。對於心理失控的人來說,它是一劑良藥,使他們從中獲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不至於因心理壓力得不到正確疏導而做出失去理智。。。如今,阿Q精神已經走出了中國國界,成了國際通行的醫治心理疾病的輔助手段,在治療人類心理失衡方麵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

王妃樂了,原來心理學上的感恩和阿Q精神還真是異曲同工呢。魯迅早西方心理學家近一個世紀就發現了這種心理幹預手段,阿Q,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