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國的原因-六.四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18-06-04 04:42:37


感謝文學城眾博客這幾天紛紛發博紀念六四這一天。二十九年了,對中國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來說,這幾乎是件沒發生過的事。作為當事人的一代,我們從青年步入老年的行列,無論當年事件的起因是什麽,北京高校數十萬學生做的是否正確,一千多萬北京市民在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有沒有道理,也不提六四當天到底死了多少人,有些事實是不容爭議的: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事件是確實發生過的,坦克是進了北京城的,士兵槍膛裏射出的子彈是真的,長安街上是有傷亡的,死亡的人是手無寸鐵的。。。維基百科對曆史一詞的定義是:“曆史指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係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然而,“六四” 這一段發生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影響了中國曆史進程的社會曆史事件,卻沒有公開記錄,沒有公開詮釋,沒有公開研究,不提,不問,不說。。。為什麽?

我回答不了自己提出的問題,為了這不能忘卻的紀念,我在這兒說說六四對我個人的意義-我出國的原因。

從80年代中我的好朋友們就陸陸續續出國了,有的去了美國,有的去了加拿大,有的去了日本。可是89年以前我是沒想出國的,心想一個讀中文的,英語不會說幾句,去國外幹嘛?沒想到發生了六四。

89年五月初的一天,我中午外出采訪回來路過南長街,遇到首批大學生的遊行隊伍,打頭的是我的母校,打頭的一條標語是新聞自由。作為同一所大學的畢業生並從事新聞工作,我受到了觸動:應該是我們去呐喊,去爭取自由和民主的權力,而不是這些孩子們。從那天起,我就一直關注學生的運動,上夜班的一周,我每天去廣場支援他們,為他們買水送吃的。在單位我和同事朋友們參加過幾次聲援遊行,一次是在戒嚴令頒布之後。六四後單位要我們戒嚴後參加遊行的人都做公開自我批評,寫檢查,我一直敷衍。最後領導勸我調離,理由是我 “不具備在黨媒工作的政治素質” 。對這個點評我承認,但我是鐵飯碗,他不能強迫我走。於是提出一個交換條件:我辭職出國留學,他裏給我開一個辦護照的介紹信。六四後辦因私出國有個新的規定,單位需證明你沒有參與六四期間的活動。我所在的部門有十幾個記者編輯,一半是我一般大的年輕人,我是部裏的 “孩子王” ,對周圍人有些 “不良” 影響。領導聽我這麽痛快就答應走人,馬上同意為我出證明。可是過了幾周,有一天中午單位的人事處打了電話找我說: “你是想辦護照出國是吧?那你現在來趟人事處吧。” 我們是個部級的新聞單位,人事處是個處級科室,除了剛來時辦入職手續,我一個小編和那裏的工作人員真沒有什麽交情。他們讓我現在去,我就一溜達去了。人事處當時隻有兩個人在,一個是人事處的副部長,另一個是給我打電話的那位中年女幹事C。這位C幹事我是認識的,入職表格就是她收發的,在食堂也打招呼。她見到我就說:按你們主任給你開的證明,你是出不了國的。她拿出我們領導親筆寫的證明給我看,上麵有這樣的字樣: “。。。此人在動亂期間曾有過激言行,經教育有所認識。。。” 我驚了: “這怎麽辦?我那領導為什麽說話不算數?” 沒等我醒過悶兒來,C幹事問我:想好要辭職嗎?出國有把握嗎?我和她交代了一下我家的海外關係,於是她說:既然你主意已定,那我們就犯一回錯誤。今天科裏的人都去看電影了,我叫你來是和副處長說好了幫你出去。說完,她遞給我另一張蓋了人事部紅章的介紹信說:不要和任何人講,你拿了這個去辦護照吧。你的檔案我們都準備好了,隨時來取。這下我又驚了,向她連聲道謝後,又轉身闖進副處長的辦公室,鞠躬說了聲:謝謝。後來我意識到我的舉動可能讓那位從沒和我講過話的副處長很尷尬,因為他並沒想露麵。那天我手裏緊捏著那個裝著我命運的牛皮紙信封,恍恍惚惚地走出了人事部,開始了為時18個月尋求出國的曆程。後來聽說,人事部這兩個人幫了好幾個人安全離開。至今想起這兩名人事幹部,我無比感激,希望他們那以後的人生無恙。

後來的日子裏,我讓爸爸給在美國聖荷西的姑姑寫信幫我聯係學校並做擔保。那邊年過八旬,素昧平生的姑姑姑父幫我找了學校,安排表姐和姐夫幫忙出具擔保。我花了大半年時間學托福,很快就收到斯坦佛大學教育係的錄取通知書,擔保手續也齊了。可是美國使館連著拒簽我三次,理由是“移民嫌疑”。美國去不成,在家待業已近一年,無奈我在以前媒體工作的同事協助下申請留學澳洲,並且很順利通過麵試。92年初我離開故鄉來到舉目無親的澳大利亞,這一晃已26年有餘。

六四事件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如果當年沒有六四事件,我或許不會出國,或許我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樣子。雖然我無怨無悔,並慶幸自己人生的幸運,感激一路上所有幫過我的親人和朋友,但是在我的心中一直還在期待一個答案:改變我和很多人生命軌跡的89.6.4到什麽時候才能公正地寫入史冊?那些無辜的,不幸的受害者什麽時候才能安息?29年過去了,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