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製得奇葩的故事
文章來源: 亦舫2018-11-01 09:25:55

現在的美國
,是民主的高潮.因為中期選舉在即,國會眾議院的全體和參議院的三分之一的席位將要麵臨重選,那些受到影響的議員們無一不在民眾之中,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然後做著順從民意的表態和承諾.即便是總統和副總統,不管國務有多繁忙,也不得不放下一切,來到各州,和人民打成一片,鼓動民眾為共和黨的議員能勝出而選舉.這也是人民最能發聲,解氣的時刻,有什麽不快的趕緊提,此時不提,更待何時,所以,人們對國家最棘手的問題,有抨擊的,有謾罵的,也有提出建議的,根據許多媒體的報道,今年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無懸念的是: 醫療保險高漲的費用,蜂擁而至的移民浪潮,普通民眾薪資難漲的收入不均問題,經濟就業問題,政府赤字問題,國際貿易失衡問題,等等.
各位參選的政客們爭相放下身段,提出自己的方案,以贏得民眾的支持,每一票都關乎勝負,每一個民眾都是自己的”父母”,正是一派民主的大顯擺. 此外,總統本人除了竭力呼應支持者的民意外,還特別關注華爾街的呼聲,根據
蓋洛普的統計,約有52%的美國民眾擁有股票,股票市場的漲跌,反映了他們對當前經濟和經濟政策的信心或失望,總統很怕股民們用腳投票.所以,股票市場的表現也成了民主的一部分.

有人說,這種民主是虛假的,民眾個人的訴求受到了社會和媒體導向的影響, 但我卻不那麽認為.雖然有媒體鋪天蓋地的渲染,也有社會群體發表意見左右他人的現象,但大多美國人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現實主義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誰的方案更對我有利,便會認同誰. 我就認識一位美國白人,他從北方移居到南方,受雇於一家小型的公司,該公司的老板是一位鐵杆共和派,紅得發紫,而且大有要周圍人一起跟他發紅的樣子.我那位朋友在這種環境裏,為了生存,平日裏也不無嬉笑一些藍派的主張,但他告訴我,在投下自己莊重的一票時,他才不會受他老板的影響而去投紅票,他覺得藍派更對自己有利,他更讚同藍派,就投了藍派,反正這是自己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也不用向任何人匯報他投誰的票.不是嗎?在2016年的大選中,大多媒體都傾向藍派,一時間似乎藍派是勢在必勝,然而,最終結局不是沉默的多數終於發聲而 將川大人一下推上了寶座嗎? 所以,這民主還真存在,也真不好預測,民意不可欺也! 聲勢浩大的民意就像巨大的市場一樣,是一個無形的手,在巧妙地撥弄著美國的命運.這就是美國民主的強大所在吧!

然而,在這一派民主的氣氛中,我也看到了專製的存在. 可以說,美國社會總體是民主的,而其基礎,或者說這肌體的細胞- 那無數個為了盈利而創建和存在的公司們卻大多是實行專製的體製的. 美國大多數公司都是董事會監督下的首席執行官(CEO)負責製. 說的好聽點,CEO是公司最高決策者,公司所有其他執行官都向他報告,在他一人的領導下,管理公司業務.CEO 主要注重戰略性問題,他最終就公司運營結果向董事會負責. 說白了,CEO就是船上的老大,所有船上的人都任他使喚;他又象軍中的統帥,所有的官兵都聽他指揮. 所以,盡管公司表麵上粉飾得多麽民主,但它最終是一個專製的體製. 這個體製保證了該公司高效而迅速的執行力, 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我在美國公司幹了二十幾年,耳聞目睹了專製是如何在公司裏發揮著作用的. 前不久一位故友與我重聚,他也在幾家大型美國公司就職多年,我們談起此事,他向我講述了其中一些值得一提的奇葩故事.

首先是詭秘的接班製度. 他過去工作的是個大型超市公司, 有三個創始人- 根據年齡大小,且叫他們為老大,老二和老三吧.在創建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裏,老大是董事長兼CEO,總管公司,重點主外;老二是總裁(PRESIDENT),
重點主內; 老三和華爾街關係很鐵,主要負責籌措資金. 老大年齡最長,在經過十數年的掌舵後,他有意交出第一把交椅. 據說在公司創立時,便有不成文的默契,諾老大退休,由老二頂上.這樣,老二便順理成章地當上了董事長兼CEO. 但不久後,08年金融風暴來襲,公司經營當然每況日下,數據不甚理想,還引發了大量人員解雇.這實際上並不能怪老二經營不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變,誰都受到影響, 而且,老二深知業務, 善待員工,深受廣大員工的讚許.
但這時,為了找到替罪羊,董事會就有了湧動的暗流,要老二引退,而老二卻全然不知這事. 有一天,老二像往常一樣召集季度董事會,在董事會快結束時,突然老三提出要商議一項人事安排,說鑒於公司近來經營不力,提議請外麵能人來扭轉局勢,言下之意就是要哄老二讓賢. 實際上,在這次董事會之前,老三早就暗地裏聯絡董事會主要成員,已得到了多數票,隻是老二還蒙在鼓裏. 就這樣,董事會舉手表決,一下子將老二乖乖地讓了位.這種暗箱炒作,突然襲擊的方式讓老二非常不悅,但事已至此,也無他法了,隻得同意在三個月後退出董事長和CEO職位. 期間,有老三負責在公司外尋找能人來接班.

實際上,老三早就有所準備,已物色了一位道瓊斯24強工業集團的執行副總裁.他有著非常光鮮亮麗的背景,這個工業集團又是當時美國企業界的翹楚,被公認為全美經營最佳的公司之一.而此人原來也在該工業集團公司接班人之列,但最終三選一而落選,非常不悅,隻得另尋出路,便有意接掌這家超市公司的CEO.於是乎,這次公司的最高層換班就似乎完成了.雖然對外界用了許多冠冕堂皇之辭,對將離去的CEO也大加讚許,但實際上卻很像一場小範圍內的”政變”.
新領導上位後,情況發生了巨變. 新上任的他雄心勃勃,大刀闊斧,是一位有魄力,執行力很強的能人. 但他長期在工業集團任職,對零售業所知不多,一上任,他便企圖將管理工廠的那一套來管理他們的商店. 他們公司是大型超市,從來就十分重視顧客服務,在商店第一線,所有的員工的首要任務是滿腔熱情地服務顧客,不管他們有何種要求,盡量滿足他們. 這就使得員工們熱情大於嚴謹.然而,這位新CEO拿工廠質量管理的那一套來衡量員工. 引進了當時在工業集團很盛行的”六項西格瑪”(SIX SIGMA)標準來管理商店,弄得許多員工的熱情被那些所謂質量管理的條條框框束縛了。基層的店員們很有意見,紛紛向他們的店長反映,店長又向負責全公司商店銷售的執行副總裁反映, 執行副總裁也覺得這樣做不利於一線的顧客服務,於是向新來的CEO匯報了. 誰知這位新CEO 一點都聽不進,還繼續強行推進他的那一套.大大打擊了商店員工的服務熱情和積極性.兩個季度後,商店的銷售明顯受到損失.令人吃驚的是,這位新CEO硬說這是執行他的六項西格瑪新舉措不力所造成的,所以,他將負責商店運營的執行副總裁解雇了,換了他的自己人來做. 這種事接著又在采購係統,物流係統發生,將原來行之有效的運作都否定了,換了他的那一套,還把原來的幾位執行副總們都換了人,公司上下,大多部門都用了他的人馬,真可謂開啟了公司創始以來的大破之舉.公司上下人心慌慌,一不小心就被他炒魷魚了.連IT係統的執行副總裁,也因為在一次高層管理會上沒跟他步調一致,而被他當麵嗬斥,將手掌擋到這位IT執行副總裁的臉前,言下之意就是說”YOU SHUT UP!”. 逼得這位IT執行副總裁灰溜溜地走人.在他的大棒下,公司管理層來了個裏裏外外大換血.

大換血後,公司上下都是他帶來的人,或是原來留下的唯唯諾諾,不敢講真話的小人.那時的公司,就是一人當道,萬人順從的局麵.眼看著這艏航空母艦在錯誤的舵手指引下,駛向觸礁的航道也再沒人出來阻止了.公司銷售每季度下滑,員工們情緒低落,然而,每次開員工會議,總有那麽些小跟從們吹噓新CEO如何領導有方,他所創導的六項西格瑪新舉措如何見效,商店裏如何提高管理質量,如何減少浪費,降低成本, 雲雲,總之,獻媚之詞鋪天蓋地,但大多員工們都心知肚明,發聲也沒用,一個原來生機盎然的公司,在這位新強人的管製下,變得萬籟俱寂.經他這麽幾年折騰下,公司業績每況日下,營業額和盈利雙雙下降,市場份額也漸漸被侵蝕,股票當然也大幅度跳水.這一切終於引發了大股東們的不滿.終於有一天,股東們聯合起來向他發難,在年底的股東會上,將他扳倒,逼迫他讓位.然而,似乎他早就有預料似的,據說他在上位的合同中為自己安排了下崗的條件- 一個2億多美金的降落傘包 “PARACHUTE PACKAGE”. 他來的氣勢凶凶,走的也腰纏滿貫. 這也許是在專製管製下的美國公司的一個奇葩範例.它是一個極致,但也顯現了那些追逐利潤的美國公司的專製的一麵.

然而,市場是公平而又殘酷的,一個違背了市場規律的企業執行者,不管他再專製獨行,具有超強的執行力,如果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能符合特定市場的競爭規律,他終將被市場所拋棄,被自己企業的股東和員工們所淘汰, 也被華爾街股票市場所拋售.這也說明美國企業中為了實現高效和迅速而采用的專製執行力,也受到多方因素的製約,或許正是這種受到多方製約的專製執行力, 才使得企業既能高效而又迅速地在競爭中取勝,又能保證企業這艏巨輪在航程中不斷修正航向,持久穩健地乘風破浪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