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我的曾祖父- 晚清留美幼童的軼事(三)
文章來源: 亦舫2017-10-06 08:20:37

在短短幾年中,來自東方古國的幼童們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當地民眾的高度讚許.我曾祖父和許多其他留學幼童一樣,被當地的社區所接受,成了他們的一員.他結識了不少美國朋友,他們一起上學,遊玩,參加體育運動.每當節假日來臨時,他的朋友家就會邀他去加入,特別是感恩節.他也成了萊斯特太太家的家庭成員之一,和她的孩子們同吃同住同上學,成了好朋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當時正居住在康州的哈特福特,而哈特福特正是這批幼童們集聚之地,當時的清朝留學事務局也有辦公處在哈特福特.馬克.吐溫看到這些奇妙的孩兒,遠離家鄉,卻如此勤奮努力,對他們給與諸多的關注和幫協.時任耶魯大學的校長珀特先生這樣描述這批中國留學生們,說他們善用時間,研究學問,各學科成績斐然,雖然年少,但理智思維,謹慎行事,具有中國大國子民之風範.我曾祖父年歲雖少,但和其他幼童一樣,刻苦努力,出類拔萃,跳躍式地升級,最後,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霍布金斯語法學校,並開始進入耶魯大學學習.
在如饑似渴地吸收西學知識的同時,他們也自然而然地吸收著西方的生活方式.在橫跨太平洋的輪船上,這些幼童們已經嚐到西餐的甜頭而開始喜歡上它了.幾年以後,他們的著裝也發生了改變,他們開始脫掉了長衫馬褂,而穿上了西裝西褲,也有人剪掉了辮子.他們喜歡上了運動,有的人還參加了學校的棒球隊.幼童還開始涉足教堂,朗誦聖經, 與朝廷所推崇的封建禮教漸行漸遠,而與耶穌的基督教卻越走越近. 由於年歲較少,我曾祖父似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來的更快.他本來在家時就很調皮,不怎麽肯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在新英格蘭那時的自由氛圍中,他沒多久就在著裝上煥然一新了.



他們的這些行為傳到了國內,朝廷上的保守派終於等到了發難的機會,他們紛紛上書皇上,請求撤回這批留學生.盡管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們竭力辯解褒揚這些留學生們在美國的行為,但終究敵不過保守派的勢力,尤其當美國政府拒絕了清朝政府將一部分留美學生送入美國軍校學習的要求後,李鴻章也泄了氣.
於是,朝廷在一八八一年八,九月間下詔撤回留美學生.這是官方關於留美學生撤回的解釋.但也有另外版本的說辭,說是由於在留學事宜的上上下下環節中,清廷貪腐猖獗,撈橫檔的官員中飽私囊,致使預算可用十五年的經費,才不到十年就所剩無幾,隻好將留學事宜中斷,以解朝廷銀子的短缺.

不管如何,當這批留學生回到上海時,<<申報>>寫道:” 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遣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 …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對這批留學生竭盡歪曲貶低之能.留學生的輪船到上海碼頭後,朝廷還將他們關押起來,說是有叛逆之嫌,嚴加甄別.由此,在回國後的一段時間裏,留學生們不但沒有受到重用,反而受到不公的對待.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