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沒有吃過菜薹〕池莉/劉靜
文章來源: 51t2022-02-07 09:16:41



《假如你沒有吃過菜薹》 文:池莉  誦:劉靜

假如你沒有吃過菜薹,無論你是誰,無論享有多麽世界性的美食家稱號,無論多少網友粉絲擁戴你為超級吃貨,我都有一個好心的建議:先,趕緊,設法,吃吃菜薹。

武漢有一種蔬菜,名叫菜薹。如果需要擺明菜薹的正宗血統,就叫洪山菜薹。洪山是武漢市的一個區,在長江以南。武漢人一般懶得把行政區劃說那麽清楚,凡長江以南,就說是武昌。凡長江以北,就說是漢口。不看南北,隻看兩江兼得,那就是漢陽了。

武漢三鎮,都有菜薹,同一個城,價格卻完全不同。漢口人家賣菜薹,隻要說是武昌過來的就行了,價格就可以很坦然地高於漢口、漢陽。過生活的人家,都不會買錯。菜薹的品相絕對不一樣:膚色深紫且油亮的,薹芯致密且碧綠的,個頭健壯且脆嫩的,香味濃鬱且持久的,自然就是武昌過來的。

武昌土壤呈弱酸性,是黑色沙瓤土。漢口土壤呈弱堿性,多黃色黏性土。漢陽土壤就更複雜,地下有礦藏,什麽石灰岩、鐵礦石之類等等。最適合菜薹生長的,就是武昌了。雖說作為蔬菜,自然具有相對的普適性,武漢三鎮、大江南北,延及整個江漢平原,也都有苗不愁長,也都還是挺好吃,也都深受廣大人民喜愛。

有趣就有趣在:所有菜薹中,就數武昌洪山菜薹最佳。別處菜薹拿來,萬萬不可相提並論,相形便見絀,入口便知曉。洪山菜薹就像一個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見分曉。你隻需定睛看它一眼,就可見在芸芸菜薹中,它是如此出類拔萃,卓爾不凡,鶴立雞群。

洪山菜薹的傳說太多了。除了商業編造了許多矯揉造作的故事之外,民間大眾口口相傳流傳最為久遠的版本,恐怕就是所謂“鍾聲塔影”,說的是洪山寶通寺塔影之中的那塊土地,與延及本寺廟鍾聲可聞的那片土地,出產的才是最最好吃的菜薹。

說菜薹是頂愛幹淨的蔬菜,還是謙虛的誇獎,菜薹簡直是潔身自好到了毅然決然地與眾不同,也是孤標傲世到了與其他蔬菜的絕不苟同。一般蔬菜,都會選擇氣候溫暖的季節,菜薹偏偏選擇最寒冷的季節。看似千嬌百媚的蔬菜,倒生就一副傲雪淩霜的風骨。

它也偏偏不是葉子作為菜,它的菜是那段質感最佳、營養含量最高的莖。這樣作為蔬菜,菜薹就有效避免了葉類蔬菜的單薄、粗纖維太多、草酸含量偏高的缺陷。菜薹卻也並不因此走莖塊路線,把自己埋在地下泥土裏,而是酷愛陽光、寒風和雪霜。寒露時節是萬物凋零萎謝之始,卻是菜薹拔節生長之時。

如果冬至有幸落一場大雪,你就會看到那臉盆一般大的一兜兜菜薹,菜心的胸懷無比寬闊,懷抱大捧刷刷冒頭的菜薹。翌日雪霽,那些昨夜冒頭的菜薹已經一根根茁壯挺立,莖粗壯,色嫩紫,冠頂是鵝黃色簇狀小花,五六根就是一盤菜肴。而且,這不,今天剛采摘過的,明天又會蓬勃冒出新的一茬,越是雪大,越是喜人,越是獨孤,越是豐沛。

菜薹又是典型的時鮮,隨采隨吃最妙。它冷藏花顏失色,冰凍即壞,隔天就老。它是如此敏感與高冷,如此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就是菜薹,你不踏雪采摘,你不親手料理,你不盡快品嚐,你就得不到真經。唯有你不辜負它,它才不辜負你。雖說菜薹老了也能吃,味道卻已是天壤之別了。

當然菜薹自然也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之處,盡管它冰清玉潔,纖塵不染,料理起來卻十分方便,隻需要掐成幾段,清水過過就好。它還有一點可愛的小撒嬌:菜薹傷刀,親人。說的是它不喜金屬切菜,喜人手料理。然後放進鍋裏,翻炒幾下,頓時就香氣四溢。葷素涼拌,般般相宜。菜薹炒臘肉這道菜肴之所以經典,那是因為有了菜薹而臘肉更香,而不像許多蔬菜,靠肉長香。

別忘了菜薹的菜汁,得澆在剛出籠的滾熱白米飯上,那龍膽紫的顏色,紫水晶的光澤,美味指數無法衡量。隻好用最時髦的養生熱詞:滿滿都是花青素啊!滿世界都以為武漢人好辣,其實那要看吃什麽東西。對於新鮮蔬菜,武漢人的最高評價隻有一個標準,唯一的一個標準,三個字——甜津了。菜薹當真就是甜津了。熟吃生吃都是甜津津的!

這般好蔬菜,現在卻是世人難見真佛麵了。餐館飯店全都是物流配送大棚菜了。謝天謝地,我是至今都不肯放棄這一種傳統美好、這一口飲食福氣的。

冬季到了,是菜薹季節了,再忙再冷我也不管,隻管要千方百計擠時間跑菜場,精心選擇采買。回到家裏,即刻動手摘菜炒菜,很快一盤油光水滑的鮮嫩菜薹就上桌了。僅僅隻是看一眼就耳目一新,胃口大開。

每當吃到菜薹中的絕佳極品,我都會心生敬畏,總覺得這種菜是一個不可言喻的神跡。菜薹會令我情有獨鍾不離不棄到即便它們老了也要養著,花瓶伺候,權當插花,它會再為我盛開半個月,左看右看都別致。也不知道為什麽,看花時,一回回,某些潛伏在記憶中的詩句,會三三兩兩浮現出來,在菜薹細碎的花瓣中,光影躍動。

咳,平常日子裏頭,會生發出這樣一些生動時刻,竟是由於一種蔬菜,怎麽能夠不叫我心中暗歎,菜薹哦菜薹,真的是我對武漢這個城市最深最深的一份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