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博客“現象”想到的:我們如何閱讀/評論/管理
文章來源: 土豆-禾苗2019-03-23 22:24:34

由博客“現象”想到的(二)

我們如何閱讀/評論/管理

 

先推薦一本書,及根據此書而拍的電影。

《華氏451度》(英語:Fahrenheit 451),美國作家雷·布萊伯利所著的反烏托邦小說,於1953年出版。

1966年,此書被搬上銀幕,其女主角就是《日瓦格醫生》中的女主角,朱莉·克裏斯蒂 Julie Christie。

請大家自己找著看,我實在不想用我情緒化的語言來對您進行“導讀”。請務必自己看!!

   

   

2017年8月進城,三個月後的11月,經曆了第一場文學城大戰,後來知道“大戰”其實是文學城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次大戰都會有多名熱門博主卷入其中,(要不然也稱不上大戰),最終導致若幹關博、休博等結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傷害。

2017年11月,寫了一篇“由博客評論現象想到的:我們為什麽閱讀?”,隨即引來一批元老級博主的點評,而且是多個派別的,很是驚喜。不過,當初他們還都讚揚我黑白通吃,這也著實讓我驚嚇了一把,因為黑白通吃者的下場往往是被兩邊聯合做掉的。

時隔一年半,又一場大戰白熱化了。對於引發論戰的原因,我不想多說,劇情變化太快,而且是慘不忍睹的群體跌份兒。實際上各種事件或雞毛蒜皮小事都可以成為導火線。在旁觀整個事件發酵的過程中,我想談談由此生發出來的幾點想法,或許又隻是一場老生常談,但最最後頭發生的一幕絕對值得各自思考。

我們的閱讀習慣

自從文學城在城頭(博客精選)標注了博主名字以後,讀者們更加直奔目的,很多人隻讀自己喜歡或熟悉的博主。那些熱門博主或名博主的文章往往成為讀者們的首選,並被他們放入收藏夾隨時等待雞毛信的飛報。於是名博主的文章一出爐就是成千上萬(現在是成百上千)的閱讀量,幾十上百的評論,門庭若市。反觀那些非熱門博主,或上不了城頭精華的,他們的博客閱讀量甚少,沒有評論或寥寥幾個評論而已,門可羅雀。

為什麽?名人效應?!

假設,如果我們每天隻有三個小時的閱讀時間,你每天可能是一打開電腦就直奔你超級喜歡的兩三位博主那裏,接著熱熱鬧鬧的評論、互動;然後在關電腦之前幾分鍾,去禮節性地拜訪一下其他幾位一般般喜歡的博客,表示一下我也沒忘記你。要是我們長此以往隻讀這幾位博客,那麽我們所能得到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也就局限於此了。再進一步,如果這幾個博客都是談論類似的話題、題材,那我們所能得到的其實就更有限了。當然囉,你去英語老師那邊學英語則是另一回事。

對於上述現象,你完全可以說:我得到了無限的心理上的愉悅,這正是我現在生活中想要的。確實!無可反駁,也完全支持!但是接下來我會說一句危言聳聽的話:這樣的一種閱讀習慣會導致我們的閱讀量、視野的開闊性、知識量的汲取以及思維模式都被局限住,甚至會慢慢地被所追隨的那位博主“意識掌控”,即便主客觀上誰也沒想要這麽做。

也許是出於一種謹慎,我告誡自己:除了自己喜歡的博主外,每天我應該首先去閱讀至少三位不熟悉的博主的文章,隨便點擊。其實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不少有思想、有文采、有觀點而且有趣的博客。這也是你為什麽會經常看到我在各處留下爪印的原因。

怎麽讓這些優秀博主也被讀者賞識呢?這點我也說不清。有人說,首先是小編應該把好的文章推向城頭,但我越來越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小編沒有那麽大的能力和那麽多的精力,何況一個商業網站,他們最終隻能是一看名人就送城頭。而文城的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這本身就是普通民眾的需求造成的,在我看來,誰都沒錯,但源頭在於民眾。

在信息繁多、生活節奏快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金子總會發亮”這些想法已經不再起作用。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讀者們得意識到我上麵說的“意識掌控”這個問題,自己主動多走走多看看,真正執行貫徹魯迅爺爺的話,不要隻看一個人,要善於去挖掘一些優秀博客。不能把原本的“閱讀”變為互相亢奮或精神互擼。

評論模式

博文發表後,對於博主來說有各種意味。

一類博主我行我素,自顧自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他們不在乎別人的閱讀或評論,點擊量和評論數不影響他們的寫作熱情。他們或關閉評論或是對讀者的評論不作回複。這是我最佩服的一類,如同讀一本紙張小冊子,不用急著去和作者互相表白,倒是留給了自己更多的思考沉澱的空間。

另一類博主采用針對性地回複模式。他們也在意和讀者的互動,但隻回複一些評論以進一步闡發自己的觀點,或者對讀者的疑問作解答、澄清。這類也是我喜歡的,而且這裏一般也不會有拚命爬樓的現象。

還有一類博主對每一個評論必回。心裏在感謝這類博主的誠懇耐心周全的同時,哎呀媽啊,累啊,都累!在回複評論的過程中,不但思想觀點得到激發,而且還有博主和讀者的進一步感情增加,拉過來抱一下,拽過來親一下,空投一瓶威士忌,等等。隻是,漸漸的,現在我越來越覺得這個回複激發思想觀點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導致互相感情依賴或感情排斥的概率則急速上升,要不然,最近土豆怎麽會如此厄運連連,老被拖過來削一下、拽過來烤一下、押過來橫豎各一刀的?當然評論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寫得很有見地很出彩的也不少。

關於評論長短,也就長中短三種吧。短的有:沙發,板凳,哈哈哈,好好好,太好了,實在太好了,好文,精辟,讚一個,博主厲害……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要不又是找抽的模式。大多數中等長度的評論主要是對博文的某一觀點或通篇作言簡意賅的評論;最有趣的還是長篇留言,把人家的評論區當作自己寫博客的地方,特好玩,但讀時總感覺怪怪的,總想這個留言的為什麽不自己開博呢?

對評論的管理及監督

這是我今天最想寫的。在文學城中,小編是如何來界定某個博主應該被封殺?我曾注意到也曾聽聞某些博主被封殺了,至於小編對留言區各評論的作用則不是很清楚。

拉黑和刪除評論,我本質上不主張。我自己也從未拉黑過他人或刪除過人家的評論。但每看到有些博主那邊的事兒,我又非常理解拉黑或刪除留言的必要性,但我始終認為這是博主的權力啊!是博主根據自己文章的需要,以及互動情況的需要,決定保留或刪除,特別是對於那些惡俗留言,我更加會支持刪除,但前提是這必須是博主的意誌!

然而在這最近的事件中,我第一次知道“網管”可以刪除評論區內的某個特定留言,而且是在博主不知情的情況下。我愕然了,這樣的事情讓人匪夷所思。更何況,在閱讀了後麵的一些留言後,更讓我覺得似乎很多真相被扭曲了,被顛倒黑白了,不得而知了,“好人”變“壞人”了,“壞人”變“好人”了。

打個比方,一個國家體係內依據其憲法有了各個新聞報社,我把文學城比作一個國家體係,則其中的每個注冊博客就是各個新聞報社,博主就是這份報紙的主編。

有幾個國家會有中宣部那種組織,一個電話就讓媒體刪掉些什麽呢?

這次刪帖事件的內情不知道,但我們不妨做一些假設,大膽假設是對未來走向的一種揭示或警示。

假設一:就是小編通過自己的獨立判斷擅自把博主下麵的評論刪了。雖然不喜歡這種越權行為,但也可覺得算了算了;

假設二:我就直接跳到一個最讓人不安的情況吧。收入最高的一群人通過融資控股成了文城的資方,恰巧其中的一位也喜歡開博舞文弄墨,並和幾個好朋友一起玩得不亦樂乎,當然一切程序正常。某年某月某日,他們看到某篇博文下的評論不舒服,於是一個電話掛到小編那裏要求刪除,小編查看後覺得沒什麽問題啊、並表示為難,於是有錢的大人物雇傭一位頂級技術大拿,三下兩下進入博主後花園刪了那些令其不舒服的留言、完成了保護主子的使命……

這期間,文城的另一位博主也進行了投訴,因其已關閉的博客居然被不明身份的人打開並加入一篇抄襲過來的文章,本人還進不了自己的博客……

毛骨悚然!傳說中的黑客帝國嗎?目前還不至於吧!不管怎麽說,這次刪帖插曲,讓我覺得我雖然已離開了那種體製的國家,但在這個屬於海外領域的文學城,由於其參與者均為那個母國教育體係浸染出來的,所以其最終還是具有了那種特色!怕怕怕!

文明,在追求文明的過程中走向滅亡!

以上均是我自己猜的,您大可不必跟著我一起驚弓之鳥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