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在中國
文章來源: 楓國倫敦客2022-01-03 04:12:35

在國內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或多或少的碰見過一兩個外教。這些外教的英語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但是像這樣一位外教,可算是佼佼者之一吧。

他曾在小城四川涪陵師範學校教過英語。

一般的外教在教學任務結束以後,就和學生拜拜了。從此天涯一方,互不相見。

可是,他不一樣。他和他的中國學生建立了非常好的個人友情。即便在他的教學合同結束,搬去北京成為獨立撰稿人以後,他還會每隔六個月給班上的幾十個學生寫一封信,了解一下他們最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這是1999年的事情。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他把自己和中國學生們交往的經曆寫成了一篇長文,發表在了”New Yorker”(紐約客)上。

閱讀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中國年輕人的真實狀況。

我離開中國已經太久太久了。雖然我和國內的親人有著經常的接觸。但是對於生活在中國改革大潮下,年輕人的生活情況知之甚少。這篇文章讓我近距離地了解了他們的一些真實情況。

文中提到其中一件事是電梯的付費安裝。對我印象頗深。

在我們那個時代,中國的高樓基本上是沒有電梯的。我父母的家就是在八樓上,每次我周末回家 ,幫他們換煤氣罐,要扛著重重的煤氣罐,氣喘籲籲地從一樓爬到八樓。當時就在想要是有電梯該多好啊。

像這樣沒有安裝電梯的舊式高樓,在中國的城市中應該不會少。

他的一個學生看到了這個情況,抓住了這個商機。和人合夥建立了一個電梯公司,專門為這些舊式樓房安裝附加的電梯。

建電梯的資金從哪裏來?中國人從不缺乏商業頭腦和智慧。

羊毛出在羊身上,誰用電梯誰出錢。

一樓的住戶不用電梯,所以不用出錢。其它的住戶,按照樓層的高度出資。

電梯安裝好了以後,如果你付了電梯使用費,你就會得到一把開電梯的鑰匙。電梯可以開到你所居住的樓層,而不是到其他的樓層。

如果有客戶不願意付電梯使用費,他的選項就是走樓梯。

這個商業模式我覺得很聰明。這樣既方便了住戶,也為商家帶來豐厚的利潤。一舉兩得。

所有公司經營的電梯裏麵全部裝有攝像頭。隻要在手機終端點一下App,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監測電梯裏的一舉一動。

學生帶著曾經的外教。開著奔馳車,在小城裏各處轉悠,參觀公司為客戶安裝的電梯。

這位外教可以說是一位中國通了。他寫的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做“Going Up” (向上)。

文章的題目也反映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和繼續“向上”發展的態勢。

讀完這篇文章以後,我對文章的作者產生了興趣。在網上搜尋了一下,才知道這位“外教”非同尋常。

2011年,完成了“紐約客”駐中國記者站的工作以後,和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一起搬到了埃及。

2019年,出版了他的新書“The Buried” (”被埋葬了的”)。

這是我在新年裏要讀的第一本書。期待著這位曾經的“外教”,帶我到那神秘的埃及古國裏一遊。

這位外教的名字叫 Peter Hess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