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大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文章來源: flyflower2018-08-17 15:21:24

"中國的器物,中國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來就獨步世界。" 木心很驕傲地說。

 

師尊的話,弟子陳丹青一定會竭力宣揚。所以在"局部"第二季第一集,聽到"獨步世界"一說,嚇人一跳。不僅覺得自己沒文化,還很慚愧:去藝術館,如果時間不夠,被犧牲掉的,一定是亞、非館。在盧浮宮,亞洲的藝術在哪兒都沒搞清,埃及的許多重要文物也隻是路過時匆匆一瞥。不過即使看過在大都會的中國館,那兩尊易縣的羅漢,我怎麽一點印象沒有?如果曾經麵對麵注目過,大概心裏也會波瀾不驚:這個呀,我們家那邊的筇竹寺五百羅漢也很栩栩如生嘛。

 

梁思成、陳丹青先後在異鄉遇見易縣的羅漢,驚歎其真容相貌、寫實衣褶,不約而同地與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品比較。要不是陳丹青的介紹,我還會這麽熟視無睹下去。終於有了一次端正態度的機會,在賓大的考古學及人類學博物館,拿到地圖,直奔三樓的中國館。

 

正置穹頂之下的那尊易縣羅漢,被認為是古中國罕有的現實主義雕塑,估計創作於十二、三世紀的遼金時代,出自民間無名工匠之手。易縣羅漢屬三彩瓷塑,需作胎素燒,再上色釉燒。原先的十六尊羅漢在河北易縣八佛窪的深山洞穴裏已經端坐了幾百年,到了二十世紀初,在幾次文物盜賣後,除了在盜運途中損毀的幾尊,幸存的十一尊全部飄零孤散在異鄉。

 

這尊賓大的易縣羅漢,亦無名,隻籠統稱為"Luohan“。中原漢人之貌,神情憂戚,蹙眉凝思,配鏤空三彩底座,一側衣裾略有殘損,算是保存完整的一尊。

 

中國廳裏,還是修複後的唐太宗的昭陵二駿,山西天龍山石窟的天王石像,金代水月觀音木雕坐像,皆氣度不凡,置身其間,不禁斂心肅神起來。

 

心念一閃,搖身變作古代俠士,拔劍四顧,喝住前來盜寶的愚夫奸商,讓這些寶物留在故土,藏在煙火繚繞的佛門寺廟裏,垂著眼,打著盹,享受著善男信女供奉的鮮果香火。

 

又一想,也許逃不過以後更酷烈的命運。

 

還是收了劍吧,不作遙想,隻一旁呆看落寞獨坐的羅漢,在穹頂傾瀉的柔光裏,大廳中一派安生靜祥。

 

倒是讓人不由得一陣悲喜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