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是門“學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
文章來源: 康賽歐2018-02-04 10:08:24

一直覺得我是個特別平常的人,各方麵都很平常,但是暮然回首往事,我突然發現,在18歲上大學後,就開始逐步走向了自己養活自己的道路。

那時的大學生,不用交學費,生病有公費醫療,要花的錢就是買教科書和穿衣吃飯,可當時的書本費沒有多少錢,主要花費是吃飯。我父母都是出自不富裕的家庭,他們本是江南小城的人,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到上海去上大學,畢業後分到了北京。他們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就要求自己的子女也是這樣,從小就要學會獨立照顧自己,我在7,8歲時就會幫父母幹些簡單的家務了。。。

我上大學後,利用寒暑假,在媽媽的的介紹下,就外出教課了。那時的北京,辦了很多補習班,我媽媽是老師,社會很需要象她這樣的人,她就帶著我去教課。我有時還會有些打字的活,能掙點錢。

我用自己掙的第一筆錢,在我大學時的第二個暑假,到杭州,南京和父母的老家去旅遊了一趟。遊山玩水,去和江南老家的親戚們會麵。我出生在江南一個魚米之鄉,是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開會的地方。自打我長到兩歲多後,被父母接回北京,就再也沒回去過。十幾年過去了,照顧過我的大姨和姨夫,還有表哥表姐看到我時,婉婉道來我孩提時代的事,仿佛在說著昨天發生的事情,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親人們對我的愛。我在爸爸的家鄉,見到了爺爺,這是我第二次見他,也是我這一生最後一次看見他。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人,遊玩了那些未曾去過的地方,當時是幸福感滿滿。我那時有三次幸福感爆棚:考上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第一次拿到教課的報酬時候,再就是此次的江南之行。

我20歲時在杭州虎跑泉留影

後來在大學的四年中陸陸續續在業餘時間掙的錢,就給自己買些衣服和吃飯用了。那時對生活要求不高,衣服都是普普通通的,吃的簡簡單單,很少伸手向父母要錢。記得有次幾個同學約好到天津去玩兒,在天津有名的食品一條街上逛時,到了中午,我們都舍不得在街上的餐館吃,就買了天津大麻花來充饑。回家時,我和同學都買了些天津特產,還買了本靳羽西寫的一本英文書。我不知道同學的錢是從哪來的,可我的錢都是我自己掙的。

比較獨立的性格給我到美帝的“洋插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沒有救世主,隻有自己救自己。在這裏的生活不管是有著怎樣的跌蕩起伏,在人生的高穀或低穀,我都會堅強的麵對。是的,我永遠相信,麵包總會有的。不管我做什麽,當然不是違法的,隻要是我勞動所得,都感到無比地欣慰。笑看人生,嚐遍酸甜苦辣,是我追求的,不枉在這世上走一趟。

這張我兩,三歲時的照片,是20歲那次江南行我大姨和姨夫給我的,他們一直保存著,我家裏都沒有,他們聽說後,就物歸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