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假洋鬼子
文章來源: 易一曼2017-05-22 16:53:25

一種假洋鬼子 20161218

生活在英語國家的人說英語,是習慣,也是人身自由和選擇。

一個女朋友,在中國大陸生活讀書到二十幾歲,再嫁給美國人,生兒育女,在美利堅合眾國這塊土地上生活了三十多年。成為朋友時我們都四十多歲,倆人之間的交流應該是用中文更隨意更加詞能達意些。可不知為什麽她喜歡用英文回我,即使我堅持用中文。怎麽說呢,估計她是習慣了,但是相信中文不會忘的那麽快,關鍵是,關鍵是,(這會子不太厚道的人忍不住要說出尖刻的話來),堅持說中文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的英語真的不太悅耳。生活在美國老公身邊二十多年,不僅用詞有限,而且發音像樂譜裏(staccato)那樣要求彈出短促而分立的“啪啪啪”節奏,感覺很不舒服。最初的私心是,自己堅持用中文說,可以避免聽她講英語了。不料她沒有接收到這個強烈的信號,居然不改初衷,一味的用英語對抗。每次兩種語言一對一答,完全失去了真誠的交心,雙方沒了愉悅的心情,以後自然漸行漸遠……

承認是有些強迫症,並沒有到傷害別人的地步,畢竟自由世界,誰有權管誰呢。美國東部的新移民多到用簸箕來撮。我以前認識的菲律賓裔移教師,拉丁裔教師,法國裔教師,印度籍教師,說話都有濃重的口音,我並沒有覺得受幹擾或不舒服,可能人的真誠和自然表現是一種無法言說的鎮定劑。

老爺曾說過那個女朋友人不壞,太愛裝,自視太高,感覺太好。唉,其實我也不管那些,隻要別當我麵說英文就好。想我自己幾年前學鋼琴時,節奏是很差的,慷慨激昂時就完全不顧整體地自說自話加速,遇到悠揚曲調處又不自覺地放慢速度,對那個莫斯科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的資深鋼琴老師,她的耳朵肯定遭罪遭大了。但是,我強迫她聽我的濫調,請她教授,是繳過錢的,這是很大的區別。

眾所周知,一架沒有請調音師調好的鋼琴是不能用的。對有絕對辯音力的耳朵來說,在走調的琴上彈奏無異於謀殺人類。所以想要各種的炫耀和賣弄,一要掂量掂量自己,二要有點兒仁慈之心。

最近為朋友聯係一位移民美國的同學發小。電話打過去很勉強,全程英文,又不認得了,(六七年前見過麵就那麽健忘?老癡也太快了),種種矯揉造作。又因為某事很客氣地發微信,未果,過了幾周,果斷地從通訊錄中刪了她。不料今天又發來短信,說是記得幾個月前電話過,忙,倆孩子,等等,感覺是一種一長一短的morris 密碼,完全不知所終,剛剛覺得對方有些熱情了,下一段又冷水撲滅,“I will read when I have time". That I believe. Just don't respond at all。(忙我是信的,那就不要忽冷忽熱的回信了)

有一種症狀叫bipolar disorder。還是有病看病吧,醫保不壞。

民國前有一位極有才華的國學大師,他就是“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 仕在北洋”的辜鴻銘。他也是精通英,法,德,日九國外語的天才。在一次洋人的晚宴上,某貴婦人以為辜是不會英文的中國佬,邊打手勢邊說,fan, you know? 宴會中辜用流利英文演講,宴會後,洋婦人再見到辜鴻銘時,為先前認他為一句英語不懂而萬分羞愧……

最近社會上流傳一句俗話,“別把自己不當人,也別把自己太當人”。想想,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