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將老
文章來源: 來罘2019-02-08 16:58:53

在通勤火車上,有些人總搭同一趟車,幾乎天天見,久之,雖無言語溝通,但彼此心裏都有數。這些人中有一個中年人,有點禿頂,樣子還算精神,挺大的年紀,還背個學生包。有時閑極無聊,我會疑惑,他是個老學生呢?還是個年輕的什麽總? 回頭看看自己,手提意大利產的數碼箱,顯然與周圍格格不入。我不隻一次在同事麵前自嘲,看什麽看? 我像個包工頭? 還是走私販毒的? 不是我買的,親友送的。但是有一樣,這東西與我的年齡相稱。

我們幾乎天天見麵,他經常坐我對麵,從書包裏掏出筆記本電腦,嗶哩叭啦地幹活。後來,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我幾乎把他忘卻了。再見時,他走路跛腳,樣子蒼老了許多。心想,這人可能摔傷了。兩個月過去了,從未見他掏出電腦幹活,走路依然跛腳,於是確定,他中過風,雙手怕是不靈便了,跛腳怕是一時半會兒難得痊愈了。做出這一判斷後,再看那人,全然一付老人麵相了。

老與非老,若顯示為連續統上的兩個點的話,其間本來是沒有明確界限的,然而,對於年令尷尬的人來說,一場病就能清楚地標出那個點。一個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一次中風就能把自已迅速歸入老人一族。不由讓人感歎,生命其實挺脆弱的。

觀人如觀已。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曆。那是十多年前,第一次丟工作,當時覺得自己年富力強,什麽都可以從頭來過,於是決定自已創業。苦幹半年,業務突飛猛進,身體卻每況愈下。幹到第七個月的時候,偶然看到自已的近照,裏麵那個麵孔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這誰呀?怎麽削瘦成這樣?熟悉的是,老父親臨終前動了一次大手術,手術後就是這付麵相。

人之將老,其言也善,其形也枯,其神也黯。從照片上看,形肯定是枯了,好在神還在,也沒發什麽善言,倒是發了不少招主流意識形態不待見的言。情況雖不妙,但還不算太糟。退一步,還是一條精壯的漢子,進一步,則真有可能迅速與老父親為伍了。

我警醒了,自我告誡,打住。有道是,若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具體到我身上,這句話可以改成,若想一人幹仨人的活,必得付出仨人的代價。捫心自問,付得起嗎?

從那以後,職場上又多一隻烏眼鬥雞。已見效益的創業被放棄,家人為之惋惜。那鬥雞先作哲人狀,昂首教化家人,健康地忙著比什麽都強。扭過頭來,露出本相,木然自語曰,稻梁不齊,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