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了美國孩子的現代心理學續篇
文章來源: 露得2017-07-20 16:04:54

《毀了美國孩子的現代心理學》(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484/201707/19240.html)一文受到許多朋友關注,引起一些網上討論,我就再接再厲,繼續揭發現代心理學的謬誤。

現代心理學走入美國千家萬戶的溫床是混亂的六十年代,一個摧毀傳統和權威的時代(同時代中國出現“造反有理”)。基於聖經教義的西方文明家庭傳統遭受破壞,傳統的育兒智慧比如樹立父母權威、相信人性本惡等等備受攻擊,現代心理學的教養理念趁虛而入,心理學家們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們借著電視媒體的興起而揚名,享受了名利雙收的好處,從此以後便極力維護他們的利益。

前篇所提到的曾經享有全美頂尖知名教育專家盛名的約翰·羅斯門,在九十年代為報紙撰寫專欄,他寫到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不可能會記得曾經遭受性侵害,不料惹怒了全美眾多的心理學家和家庭治療師們,他被控告違反專業倫理。結果他打贏了官司,也洞察到一個黑暗內幕:心理專業是一種意識形態,而非科學,當客觀研究發現和它相抵觸的時候,那個研究發現會受到忽略,甚至嘲弄。

那時心理治療中最賺錢的一個流派是“恢複記憶療法”,聲稱人們可以恢複創傷記憶,甚至是嬰兒期的記憶。羅斯門指出了真相,關於記憶的研究證實了人在大約三歲以前不會形成可信的、長期的記憶。這顯然妨礙了相關人士的賺錢之道,所以羅斯門受到群起攻擊。

再說ADHD的問題。診斷的泛濫已是不爭的事實,更值得父母們思考的是:多動症真是一種疾病嗎?

美國神經病理學家理查·索爾行醫五十年,看過數千個多動症病人,沉痛地得出結論:“多動症並不存在,藥物帶來更多傷害”。他在2014年出了一本書ADHA Does Not Exist。他寫道,在美國有4%的成人和11%的兒童被確診為ADHD,這個診斷妨礙了病人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療。他舉了許多例子,比如有一個七歲的女孩,在課堂上坐立不安,擾亂秩序,吃了一年的多動症藥Adderall,卻造成睡眠問題,女孩更加搗蛋。他發現女孩其實是嚴重近視,無法看到黑板上的字。她戴上眼鏡後不再是壞女孩,多動症的症狀消失。一個十三歲的男孩表現出所有ADHD經典症狀,吃了一年的藥物毫無改善,他母親絕望地帶他來看索爾醫生。索爾經過驗血發現這個男孩缺鐵,他放學回家後常常吃大量高糖低鐵的垃圾食物。缺鐵會導致身體疲勞,注意力不佳。男孩在補充含鐵片劑和改善飲食後,ADHD症狀大大改善了。還有不少青少年常去找索爾開多動症藥,其實他們全是睡眠不足,因為經常熬夜在網上聊天或是玩遊戲。

索爾還發現,多動症藥物隻是短期對提高注意力有效,其副作用是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礙,而這對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是相當有害的(前篇中的兒子童年玩伴N就是一個例證)。而且藥物含有叫人上癮成分,因此很多病人總要不斷提高劑量。索爾深深擔憂著,整整美國一代人都將要靠著多動症藥物來提高專注力。

早在2004年法國就有研究者發現,ADHD兒童中高達84%的孩子缺鐵,而非ADHD兒童的缺鐵孩子比例是18%。在美國這個研究卻被忽視了,而對多動症的定義卻越來越寬鬆。相關製藥公司每年還在遊說政府放寬對兒童多動症藥品的限製和管理。

現代心理學並非百無是處,我認為其中客觀的真理部分是可取的,比如關於青少年各年齡身心發育的特點。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家協會的創始人詹姆斯·道布森博士,以聖經教導結合青少年心理特點,倡導回歸家庭傳統、愛中管教的育兒經,給許許多多的美國父母帶來福音,也叫我受益不淺。在此推薦他的三本書,我的育兒指南:Dare To Dscipline(勇於管教),Bringing Up Boys((培養男孩),Preparing For Adolescence(與青少年坦誠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