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國男人和中國的中國男人
文章來源: 愛吃的花栗鼠2017-09-15 07:48:18

近幾年,小留在美國越來越多,陪伴小留的媽媽們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有拿了綠卡的,有拿了加國國籍的,還有拿著旅行簽證,學生簽證的,她們在美國一呆就是半年。我有點納悶,她們怎麽可以忍受與孩子父親這麽長時間的分離。

我國內有幾個閨蜜,她們的先生是做官的,當醫生的,搞設計的。雖然職業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晚上11點鍾回家。幹什麽去了,應酬。閨蜜們說,她們每個人都像單親媽媽,每天獨自帶著孩子,往返於各種補習班,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爸爸們則是負責拿錢回家。其中一個閨蜜對我說,幸虧你當年出國了,不然你肯定早離婚了,因為你是那種眼裏揉不得沙子的人;現在的小姑娘了不得,看中一個就直接往身上撲。這話說得人好鬱悶,男人在國內這麽吃香,難怪說什麽“彩旗飄飄,紅旗不倒”。

幾年前,身邊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事情:男的被公司派回國做分公司的頭,老婆因為兩個孩子上學丟不開,留守美國。故事的發展並不出人意外,男的在國內有人了,回美國向太太提出離婚,女人無可奈何地同意了,留不住心,那紙婚約還有何用。男人可能是心裏有愧,覺得對不起老婆孩子,主動提出淨身出戶(有點小良心),把美國的財產全留下,隻身回到中國,與他國內的愛人共浴愛河。看到這裏,故事好像結束了。沒有,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男人與國內的愛人不知道為什麽鬧翻了,又回美國來找太太要求複合,太太把可憐巴巴的男人留了下來,允許他住在家裏,卻不同他複婚,也不與他同房。留下他隻是為了孩子身邊有個父親。

這事情讓人聽了很心酸,兩個曾經相親相愛的人組成的美滿家庭變成這樣,這個家裏的人心裏估計沒有誰是舒坦的,整天互相看著還免不了覺得尷尬。

男人到四,五十歲,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減退,性欲慢慢下降,麵對著熟悉的妻子,他極有可能提不起任何欲望。渡邊淳一在《失樂園》中就生動地描繪了這樣一個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他有著穩定的收入,與妻子一起生養的女兒已長大成人,他與妻子雖同床但有近十年沒有性生活,本來日子就這樣平常地過下去了,這時候他碰到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是一個大學教授的太太,她與自己的先生因為是父母之命所以婚後一直相敬如冰,沒有孩子。這樣的兩個人碰到一起居然燃起了熊熊愛火,每個周末都會找借口離家去偷情縱欲,兩人愛到不能自拔,最後選擇在歡愛中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什麽,人性?喜新厭舊?還是別的?

身在中國的中國男人下了班不回家,要出去應酬----開會(用的最多的由頭),飯局,打麻將,K 歌。應酬多了,難免逢場作戲;逢場作戲多了,難免習以為常。隻要錢最終是拿回家的,人最終是回家睡覺的,老婆們睜隻眼閉隻眼,難得糊塗。

相比而言,身在美國的中國男人也有一個共同特點:下了班就回家。兩點一線,或三點一線,多個GYM健身。同樣是中國男人,為什麽行事不一樣?可能一是因為在美國對於中國男人,男女誘惑相對少一點;二是美國離婚代價大;三是男人們心裏拎得清。所以在美國,日子雖平淡,但老婆孩子樂炕頭很常見。

同樣一個男人,為什麽在美國好好的,回國就變了呢?其實男人骨子裏的品性並沒有改變,隻是因為環境變化了,誘惑多了。有笑話說:柳下惠之所以能坐懷不亂,是因為他不舉。究竟是呆在美國好還是在中國好?就家庭維護而言,還是美國的大環境好一點;就事業發展而言,也許國內機會更多一些,關鍵是自己看重什麽。有些家庭,先生先回國打拚,待有了一定基礎,太太立馬跟了回去,夫唱婦隨,這是聰明人的做法。無論如何,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還是你有本事二者兼得,夫妻同心方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