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溪山莊—155—不曾人間殤離別
文章來源: 民.工2021-10-02 08:57:44

不曾人間殤離別  

陰曆八月十六,晚霞映紅了天際。在本該團圓的時候,我看到黑水雞一家在經曆著離別。

父母在驅逐長大的孩子!

最後孵出的一窩四隻幼雛,隻有一隻生存並長大。雙親嗬護著唯一幸存的孩子,直到今天。

一向溫存的父母,今天忽然變了。

小水雞鳴叫著,不停地回返,想回到熟悉的水岸,回到父母身邊。但父母輪流驅趕著,不讓孩子再回來。

幾周前,我看到這隻小水雞還在高高興興接著父母遞來的食物。當時除了羽色略淺,小水雞已經長得跟父母幾無分辨了。我隻能從行為上看出誰是父母。

我站在露台看著眼前的一切,不知怎樣形容自己的心情。夕陽下我默默地望著,想起許多,發現自己的眼淚緩緩流了下來。

江湖險惡,而父母不可能永遠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總有一天要去尋找自己的天地。父母的責任,隻是賦予後代生存的知識和技能,和如何麵對未來的危險和艱難。

天黑了,一輪滿月在升起。黑水雞還是在水塘裏不斷鳴叫著。我知道那是小水雞的叫聲,它不願離開。

我坐在電腦前,心中很亂,無心專注電腦中的一切。大自然有自然的法則,我無從幹涉,所能做的,隻能從這些法則裏,去品味人間。

夜沉沉兮,心空默;

情遠遠兮,神自落。

離騷便是別愁。世間與共,難道緣由。

晨間的水塘恢複了平靜。我聽不到水雞的叫聲,也看不到水雞的身影。

在緩緩的秋色中,世界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院外的蠶豆田收割了。幾十隻林鴿在刈過的田裏撿食著地上的豆粒。蠶豆的豆莢很近地麵,收割機收獲後總有很多遺落。我走進田裏,看到地麵的豆粒,多得讓我有些驚訝。

我為河穀的林鴿和雉雞慶幸,希望農場的主人不要過早翻耕,好讓這些鳥兒也能盡享收獲。

我回到院落,在水塘邊走著,在想著那隻小水雞的未來。

黑水雞是獵禽,獵季裏可以合法獵取。我是獵人,但從未在英國獵取過黑水雞。不僅是我,在我認識的獵人裏,也沒有人把黑水雞作為取獵對象。我想,在鴿河河穀,在人類麵前,這種乖巧可愛的水鳥是相對安全的。

隻是鴿河河穀,不僅僅隻存在人間。

幾天之後,小水雞還是若近若遠地遊蕩在父母身邊。我知道,從小缺少玩伴兒的小水雞,對父母有著深深的依戀。但親鳥決意已定,每當小水雞過於靠近,便會上前驅逐一番。

萬物升落,天道自循。自然的法則無可抗拒。食物,決定了每個地域所能承載的黑水雞數量是有限的。水雞父母必須讓長大的孩子去開拓自己的天地。

此時,身在院落的我,看著空闊的鴿河河穀,在想著人間。

離別,有著無數的故事,也有著太多的悲喜。如果沒有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孤獨走進江湖的孩子也如同這小水雞,一定是迷茫的。安身立命,說起來是簡單的,隻是走入其中,不僅意味著要麵對世間冷暖,更要懂得江湖險惡。

我一直認為,賦予孩子生活的能力和智慧,便是人間最大的關愛。隻是如今的社會,太多的人把子女置於掌中了。

不曾人間,但小水雞的雙親是明智的。它們知道,孩子懂得了生存,經曆了危險,已經有了麵對世界的能力。獨立,便是對它們最好的回報。

“You have to be hard to be kind. (嚴即善)”,我喃喃自語。自己也深知,在孩子麵前,嚴即惡,至少是不善。

教育孩子,真是需要大智慧。我不止一次在這樣想。無數的父母“惡行”無數,卻不知隻有巧術,才能讓孩子接受其嚴。

長河入海循故道,人生探路難往返。教育的智慧都是有刻印的,隻是不喜讀書的自己,悟出太晚。做父為母,本身便是個學習過程,隻是社會的背景,成了時代的遺憾。

當河穀再次安寧時,小水雞已經不再與父母相伴。今天,我看到了沼澤地上一隻孤獨的黑水雞,在平靜地覓食。

“穀~惡”,我不時會聽到水雞的叫聲,“穀~惡”。

我不知道是誰在鳴叫,隻知道鴿溪的花園,永遠是黑水雞的樂園。

走進江湖的小水雞一定知道,在這個充滿危險的世界上,無論它走到何方,父母,不遠。

感謝!

音樂:Tears of Love, Raul di Bla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