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繁育和推廣適合當地的良種
文章來源: yongbing19932024-05-22 07:15:39

積極繁育和推廣適合當地的良種

 

 


再說“種”。《農業四十條》中,對於良種的推廣也有明確的規定:

《積極繁育和推廣適合當地條件的農作物優良品種。》

要求在1962年以前,經過地區適應性的典型試驗,普及各種農作物現有的優良品種。對於良種已經基本上普及的作物(例如棉花),應當加強種子複壯和品種更換的工作。大力培育新的良種,並且注意試種外地和外國的良種。

農業合作社應當建立自己的種子地,加強群眾的選種工作,建立農作物良種繁育更換製度。在豐欠經常不定的地區,要注意儲備優良品種的種子。中央和地方的國營農場應當成為繁育農作物良種的基地,積極繁殖和推廣適合當地的農作物良種。各省(市、自治區)、專區(自治州)、縣(自治縣)都應當建立種子管理機構。

我們這兒就深得良種之利。聽老年人說,我們這兒過去一直種的是一種叫“小紅稻”的稻子,而且隻種一季,風調雨順的年頭,好田一畝隻能收四百斤。後來國家一方麵推廣良種,我們這兒換了產量高不少的“二九青”“先鋒”等良種,一畝田就多收了不少稻子。又從單季改成了雙季,糧食產量比土改的時候翻了近兩番!

七十年代,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才逐漸試驗成功。但是,要想大麵積推廣實際應用,還得過些年頭,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這些種子才在全國許多合適的地方推廣使用。

這四條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了這四條,中國的糧食產量才能逐年穩步增長。八十年代以後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主要就是得益於化肥的大量生產足以在全國大量使用和良種主要是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小麥的大麵積推廣使用。但這些都源於毛澤東時代的努力!

當然,還有別的一些。還是《四十條》裏說的:擴大複種麵積,多種高產作物,因地製宜改進耕作方法,改良舊式農具推廣新式農具等等。這些,都是真正的科學的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是真正的智慧!

可以說,毛澤東主持製定的《農業四十條》,就是中國農業的憲法!中國農業就是在它的指導下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到底是誰讓中國人吃飽了肚子?毛澤東!唯有毛澤東!

關於讓中國人民吃飽肚子的話題,再多說幾句。

中國人民吃飽肚子還有一個原因,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就是中國工業化的基本完成。

這一點看起來好像與糧食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細細想想還真是密切相關!

我結合自己的經曆談談這個話題。

其實我們小時候,“餓肚子”是確實的,但是,並不是“吃不飽”。這兩個概念還真不是一回事。

我們小時候,一年到頭幾乎都有山芋吃,而且,山芋特多!每餐都是烀一大鍋。除非你討厭山芋,否則,不可能吃不飽肚子。但是,那時候又確實容易“餓”。道理很簡單:所有的植物性食物在胃裏停留的時間都不長,一般都不超過兩三小時。胃一旦空了,人就覺得餓了。我們那時候一年到頭,很少有吃葷食的時候。偶爾吃點魚啊肉的就高興得不得了!我相信這絕不是我一個人特有的經曆。其實那時候農村裏家家戶戶都養豬,許多生產隊也養豬,為什麽沒有豬肉吃呢?當時隻是知道肉要錢買,而一般的家庭是沒有那麽多錢的。但是,如果你想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麽多豬哪兒去了?當然,有一部分是賣到城裏去了。可是,當時城裏人吃的肉也不多啊!

後來我們才知道了一個事實:新中國成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都是用生豬等農產品換外匯交換工業設備的!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剛成立時,工業基本是零。為了完成中國的工業化,中國必須從外國進口大量的設備。

但解放的時候,蔣介石把中國所有的黃金所有的美元大量的銀元都運到台灣去了,共產黨手裏沒有一毛錢外匯。那麽,怎麽把這些工業設備搞到中國來呢?辦法有兩個,

一是毛澤東開國後就去了蘇聯與斯大林簽訂了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其中就包括貸款一億盧布。中國在蘇聯買的許多設備就是用這筆貸款買的。

第二個辦法就是,以貨易貨!就是用中國的農產品與東德波蘭等國家換工業設備。其中很大的一宗就是生豬。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相當長時間。

八十年代以後,中國已可以出口相當多的工業品了,這時,中國才大量減少了生豬等農產品的出口。也就是說,這時中國的肉類魚類的供應量才突然猛增。再加上這時中國老百姓手裏的貨幣開始逐漸增多,所以,從那時起,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才逐漸有了大的變化。葷食多了,人的飽腹感就強了,因為魚肉這些東西都是大分子結構,不容易消化,在胃裏停留的時間長,於是人就不感到餓了。

——這個問題,我們這地方老年人有一個很普遍的說法非常有意思:“原來肚子裏沒油水呢!一餐不管吃幾碗都不經餓!現在肚子裏都是油水,就一天到晚都不曉得餓了!”所以,中國人吃飽肚子與中國的工業化密切相關!

而中國工業化的完成,正是毛澤東那一代人的功勞!

所以,到底是誰讓中國人吃飽了肚子?

毛澤東!唯有毛澤東!

前麵談的是新中國在工業和農業兩個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再談談別的方麵。

新中國剛成立時,文盲占百分之九十!

毛澤東主宰神州大地後,一方麵大力興辦小學中學大學極力普及教育,一方麵又大辦成人夜校,使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再是文盲!

——在短短二十餘年的時間裏做到這一切,在整個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絕無僅有!

(與別的國家比較一下吧。印度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不能接受教育,文盲,更是比比皆是。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教育的普及率遠遠不及中國!)

(可笑可悲可歎的是,現在,還有幾個別有用心的東西胡說毛澤東搞“愚民政策”,有不少糊塗蟲也跟在後麵人雲亦雲。)

毛澤東的教育思想是最合理的:德智體全麵發展。現在的中國教育,遠遠偏離了這一方向,許多國人都天天痛罵,但,誰也無能為力!

還有,舊中國的教育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大學都是自主招生,課業基本上都是以文科為主。現在網上經常看到一種說法說是民國時期中國出了多少大師而新中國則一個沒有所以新中國的教育不如民國。真是胡說八道!且不說他們所說的那些所謂的民國大師究竟是不是大師,就算是吧;也不說他們是不是民國政府在自己國家培養的(其實大多數都是在國外讀碩讀博的)。

且問:他們都是搞什麽的?都是搞文史哲搞繪畫的。理工的一個沒有。解放前中國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文科為主。但這種狀況顯然不利於培養國家急需的建設人才。

所以解放後,毛澤東確立的教育方針是以理工科為主大量培養中國建設所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

所以新中國成立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傳遍了全中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培養了極其巨量的理工科人才!這是對中國的一個極其巨大的貢獻!

現在大家熟知的袁隆平、黃旭華、孫家棟、馬偉明等人,無不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他們對中國的貢獻比胡適梁實秋梁簌溟等人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中國可以沒有後者但絕不能沒有前者!——總之,新中國在教育上有兩大貢獻:一是普及,而是培養了大量高端人才!

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的醫療衛生係統極其薄弱。廣大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一家醫院。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到處都缺醫少藥。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隻有35歲!

新中國成立後,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在每一個公社(鄉)建了所醫院,每個生產大隊都建了醫務室。這樣,常見的小病都能治好,再也不像過去隻要得了病就隻有聽天由命,命大的就挺過去了,命小的就隻有來生再見了!

毛主席去世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一下子增加到65歲!幾乎翻了一番!這是極了不起的成就!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一下:新中國成立後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傳染病預防管控治療的方法,大力推行預防接種,1950年國慶節後不久衛生部就發布了《種痘暫行辦法》,1955年6月衛生部又發布了《傳染病管理辦法》,這些措施非常有效地遏製了傳染病的蔓延,把解放前長期危害中國人民健康的幾種常見傳染病有效地管控住並逐漸消滅。

1961年,新中國在全世界率先宣布消滅了流行幾千年的天花,比全世界早了近二十年——直到1980年,世衛組織才宣布全球消滅了天花。

肆虐幾千年的鼠疫、霍亂、傷寒等疫病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製,有的甚至徹底絕跡。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消滅了危害中國人民幾千年的血吸蟲!解放初,我國13個省1000多萬人得了“大肚子病”,痛苦不堪!

新中國成立後,衛生部門即開始著手消滅血吸蟲。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使越來越多的地方消滅了血吸蟲。是共產黨毛主席送走了“瘟神”!

——許多幾百幾千年都沒有人能做成的事,毛澤東都做成了!

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取得了極其巨大的成就!而且,正是毛澤東,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封鎖!把聯合國裏的“中華民國”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的科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國的國防力量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的民族問題得到了全世界最合理的處置!

——這三個方麵成就極其巨大內容非常豐富,但因為許多內容盡人皆知,所以不再詳談。(當然,也有不少很少有人知道,比如芯片和巨型機。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