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無古人又後無來者的幾個農民
文章來源: yongbing19932024-04-02 17:08:04

前無古人又後無來者的幾個農民

 

 


新中國農村人民公社裏的一個婦女呂玉蘭留給世人的,是一段段感人的事跡和那不滅的革命精神。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英雄業績,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她的經曆,是一個農民年輕女性在重重困境和挑戰中,自我積極地把生命的全部熱情和青春的力量,獻給了新中國進步事業,極其生動的詮釋了毛澤東時代的勞動模範所達到世界人類真善美的最高高度,正是有了像呂玉蘭這樣的人,毛澤東時代才更加豐富和多彩。她走了,給人們留下毛澤東時代一筆豐富的政治遺產和物質遺產,她頭上裹著的白毛巾和樸實真誠的農民式微笑化為永恒。成為曆史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

一個《農民》,呂玉蘭是新中國最年輕的合作社社長。帶著十幾個姑娘改造村裏的荒沙地。1958年入黨; 1960年任本村黨支部書記;她和陳永貴、王進喜一樣,憑艱苦創業,成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作為工農兵的代表進入“紅色政權”,擔任公社書記、縣委書記,1969年她在村裏廣播中聽到自己當選為“九大”代表,之後擔任了河北省委書記。這是新中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不拿工資,在村生產隊記工分),曾是黨的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還作為青年、農民的代表出訪朝鮮、阿爾巴尼亞……後來,她和那個時代的模範陳永貴、吳桂賢、郭鳳蓮等人的命運一樣,失落在春天的故事裏,她由省委書記降至正定縣委副書記。但她能上能下,任勞任怨,住的是縣委一間破舊的機關平房,吃的是從大食堂排隊買的飯。這期間,與時任縣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誌在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93年3月31日,53歲的呂玉蘭因病離世。這位11次受到毛主席接見的全國勞動模範,化作清風而去。

什麽是英雄,英雄這個名詞是文學分析與心理學常用的概念。民眾對英雄的詮釋是那些傑出的、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從古至今,時勢造英雄,江山代有英雄出,各個時代對英雄的解釋不同,在人民當家做主人的毛澤東時代,是工農兵英雄輩出的時代,呂玉蘭從農民中脫穎而出,是我們那一代人學習的英雄。

呂玉蘭當年寫的那篇《十個為什麽?》今天讀來,仍然振耳發憒,摘抄幾句,溫故而知新。摘抄如下:

我傻不傻呢?我不會損公肥私,不會投機取巧,不會打自己的小算盤,要說這就是“傻”。我就算“傻”。

腦子裏“公”字掛帥,就是共產主義頭腦。

送來送去,就把你的革命立場送掉了,禮沒有白送的,送禮的人想的是送一個,得十個,受禮的人是沒有不上當的。階級敵人慣愛來這一套,我們要加倍警惕。

我常想雷鋒說的這句話:我活著就是為了讓多數人活得更美好。這話對,讓絕大多數人幸福了,我自己也是最幸福的。

農業要上去,幹部要下去。

參加勞動不能忘,艱苦樸素最高尚,全心全意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樁。

無私才有公道,才有真理。

革命不是做買賣……

這是呂玉蘭的立言,按照中國人古來立功、立德、立言的標準,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呂玉蘭做到了,立了一個新中國農村人民公社裏的如女又是農民的家國天下之大功。

呂玉蘭立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之大德。

呂玉蘭立了《十個為什麽?》之大言。呂玉蘭雖不是理論家,但她講的自己在實踐中得出的經驗勝過許多理論家的洋洋萬言,多少的演講和文章如大風刮過,痕亦無痕,人們不知所雲。

而呂玉蘭的《十個為什麽?》做為紅色經典發表58年後仍被人們清晰地記住,我們今天還在討論它在新時代的含意,足見其立言的價值。

呂玉蘭,她與山西的陳永貴,河北的王國藩、耿長鎖,山東的李田英等農民帶頭人,積極地探索新中國農業發展之路,率領群眾戰天鬥地,誓把山河重安排,他們在基層、田間、工廠、地頭、炕頭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嘮嗑,把共產主義理想的種子埋進群眾心田生根開花結果。今日嚐來,這是沒轉基因的精神食糧讓人回味無窮。

今天重讀呂玉蘭的《十個為什麽?》,為今天互聯網上不絕於耳的千萬個為什麽有著醒腦開竅的現實意義。為找到《十個為什麽?》的全文,要在走資派特式政府的官方媒體的網站上都己搜不到,隻有在烏有之鄉,昆侖策、民族複興等紅色網站上找到的,是呂玉蘭愛人江山在一篇文章中一字不漏地列出來,所幸這一燦爛星火依然閃爍。

江山最近發表的《毛澤東思想哺育呂玉蘭茁壯成長》一文,讀者無不為之感動。《十個為什麽?》,在洗盡鉛華之後,留在中國人民記憶中的依然鮮活。呂玉蘭所代表的是不摻半點假的真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是純紅色文化中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

所有的時代都需要英雄,不同時代造就不同的英雄。

走資派的改革開放換了人間,40多年來,再也沒有出現呂玉蘭、陳永貴這樣的勞動本色的榜樣。

看這些冒出來的“領跑時代傑出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改革先鋒”們應運而生,紛紛登場,他們大多住的是豪宅、坐的是豪車,上下車有人給開門,還有專給拎包的,辦公室有人打掃衛生端茶倒水,下雨有人打傘,前呼後擁,美女如雲,花天酒地。這是資本家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資本家的榜樣發作起來有時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海交大王德峰教授最近很火的一段視頻講道:“今日之中國,縱欲洶洶,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這樣的民風,各施其能,各謀其利,紛爭付之於法律,前途交給了偶然,當然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這個民族伴隨著重功利、輕道義,這個民族將內不能安,外不能立。一個民族,不可能以誰擁有的貨幣,作為這個民族安身立命之根本。

如今走資派時代的信任危機,並不是三年疫情造成的,而是四十多年的曆史遺留下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如今想當好人也會被社會一次又一次地“毒打”,當信任被一次又一次的削弱消耗了,未來的中華民族該何去何從呢?”

真正的英雄應該是普適於所有的時代,可當今走資派特色政府所樹立的標杆大多立不住,如許加印被捧上天後還是摔下來了。另一個柳傳誌已被千夫所指口誅筆伐。

走資派特色政府在各行各業立樹立的大大小小的典型雖然都是大資本家頭麵人物,卻沒有毛澤東時代的典型那麽的受大多數人的尊重,那麽的讓大多數人能口服心服。有的甚至反遭唾罵,群眾渴望的時代英難不是皮帶哥、教父、馬爸爸。這些人不配英雄模範的稱號,因為他們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而是重新騎在勞動人民頭上的資本老爺官老爺。他們把曾是國家主人的工人和農民變成他們的雇用勞動力。用住房、醫療、教育等各種巧立名目的改革,侵吞國有資產,榨取老百姓血汗錢。製做彈衣炮彈腐蝕幹部,用離岸的高招把不義之財一筆筆地轉移到國外。中國人民為之奮鬥的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目標被就這樣被他們給顛複了!  這些造改革開放時勢的“英雄”們,造成了中國社會嚴重的兩極分化,給大多數人民造出太多的痛苦和災難。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模範,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呂玉蘭、陳永貴、雷鋒、焦裕祿式的英雄了,人們越來越懷念他們,懷念那個革命熔爐火最紅,人人爭做英雄的毛澤東時代。中華民族需要如呂玉蘭、陳永貴、雷鋒、焦裕祿式的英雄。隻有資產階級才需要教父、馬爸爸式的“英雄“。

陳永貴在臨終前歎道:“我這一輩子能夠和毛主席連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了一場了。人是注定要死的,我沒有給毛主席丟臉。我作為一個農民,成為黨中央的政治局委員,誰能想到呢?  我敢說,我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農民。”呂玉蘭沒留下遺言,無聲勝有聲。我采訪過南街村的王宏斌,大寨的郭鳳蓮,他們對陳永貴、呂玉蘭念念不忘的深情,讓我看到了毛澤東時代好幹部的影子。我一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打交道最多的是石油工人和冀中的農民,我們老百姓深感今天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需要呂玉蘭這樣不脫離群眾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人民謀幸福生活的真英雄。

《前無古人又後無來者的幾個農民》。

清明節,在呂玉蘭的忌日走進呂玉蘭紀念館,猶回到心靈漂泊已久的精神家園。

清明節,祭電影《英雄兒女》王芳原型之一解秀梅。

清明節,祭“為大多數人謀幸福”慷慨就義的李大釗。

清明節,祭高喊“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清明節,祭“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的江姐。

清明節,祭當年幾千萬中華兒女熱血豪雨曆經九死一生的苦難如此的壯烈。

清明節,祭陳永貴、呂玉蘭等英雄模範。

在為爭取中國的和平年代竟如此不易,如此的艱辛之下,這些走到群眾前麵的共產黨人,十分明確自己所為何事,所為何人。目的就是要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就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翻身解放和謀取幸福。所以,人民群眾把他們看作屬於自己的代表,他們無愧於帶動群眾創造曆史的人民的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風吹浪打淘出真假英雄,假英雄泥沙俱下,真英雄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呂玉蘭逝世三十多年後,人們更清楚地認識了這位毛澤東時代的真英雄,千秋青史垂功業,萬代玉蘭留芳名。呂玉蘭的一生就如同她的名字玉蘭一樣的美麗,玉蘭花在初春還沒長綠葉時就最早開花,最先花落。給人們與梅同致之感歎!雖然短暫,但已把足壓群芳的極致美麗獻給了人間。

東留善固為擁有呂玉蘭這樣一個慷慨悲歌的共產主義女英雄是何其的榮耀,她曾高舉起手中的共產主義火炬,燃得十分光明燦爛,那一代人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