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
文章來源: yongbing19932019-09-16 05:17:53

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孫中山於次年夏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祝賀俄國革命的偉大勝利。1919年的五四運動,給予孫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評價和支持學生運動。1919年8月,孫中山委派胡漢民、朱執信、廖仲愷等人在上海創辦《建設》雜誌,大力宣傳民主革命理論。10月,宣布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8月,孫中山指示駐閩、粵軍回師廣東,驅逐了桂係軍閥。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舉護法旗幟。孫中山從1920年開始與蘇俄人士接觸。1921年5月,在廣州就任非常國會推舉的非常大總統,接著出師廣西,消滅了桂係軍閥陸榮廷的勢力,準備以兩廣為根據地北伐。12月,孫中山在桂林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討論建立革命黨和革命武裝問題。

1922年4月,又在廣州與蘇俄的全權代表會見,從幻想向帝國主義尋求援助轉而希望聯俄。6月,因政見不合與陳炯明決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此後,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發表《孫文越飛宣言》,奠定了聯俄政策的基礎,隨即派廖仲愷赴日與越飛談判。同時,表示服從孫中山的滇、桂軍隊將陳炯明逐出廣州,2月,孫中山從上海回到廣州重建陸海軍大本營,以大元帥名義統率各軍,綜理政務。與此同時,逐步加緊改組中國國民黨的準備工作。8月,派出以蔣介石為首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到蘇聯考察政治、黨務和軍事。10月,聘請蘇聯派來的鮑羅廷為顧問,接著,委任廖仲愷、譚平山等組成新的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負責籌備國民黨的改組工作。 

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陳炯明的叛變使孫中山陷於極為困難的境地,他決心接受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歡迎李大釗等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長州島創立陸軍軍官學校,為建立革命軍隊打下基礎。

國民黨的“耕者有其田”。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會後,孫中山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孫中山晩年把它作為實現"平均地權"的口號。

然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溘然辭世。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背後有帝國主義撐腰的蔣介石、汪精衛奪取國民政府政權,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叫囂“寧可錯殺千人,不可放過一個”,大批先進革命分子和共產黨員被捕遇難,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耕者有其田”作為不利於大地主階級的政策隨之被取締。

解放戰爭失敗後,國民黨殘部攜大量黃金、珠寶、古董、美元等硬通貨逃往台灣。因為工業化需要,憑借這些資金的支持,國民黨在台灣以較為溫和的手段實行了“耕者有其田”政策。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一直在試行 "耕者有其田"的做法,  每建立一個紅色根據地就"打土豪分田地",  直到新中國的成立後在全中國的土地政策中以法律的形式定下後,   "耕者有其田"真正在新中國的全麵實現。而“耕者有其田”的實現,孫中山的 "耕者有其田"卻是由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來完成的。

早在1928年5月,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在江西井岡山紅色根據地就開展了土地革命,同年12月,毛澤東主持製定了《井岡山土地法》。

1931年2月,毛澤東在《給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信》中,明確地提出了農民土地所有權問題。要求各級政府發一布告:“說明過去分好了的田(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的田,這田歸他私有,別人不得侵犯” ,“租借買賣,由他自主,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於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 這個意見在各根據地得到貫徹。

1933年6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員部發表布告,宣布土地歸農民私有。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製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確認人民對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權,規定凡人民分配得到的土地歸各人所有,由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並承認其自由經營、買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如身老孤寡、家無勞力等)可以出租的權利。

1946年,中共決定將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現“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

“耕者有其田”是消滅土地剝削,但實行的方法不同於蘇聯的農業集體化政策,是實際上的土地私有製。

但是,“耕者有其田”不是封建的土地私有製 ,而是革命的土地私有製。它徹底消滅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的、剝削性的土地製度,把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為新中國成立後的迅速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也贏得了農民階級的支持,大大提高了農民階級的革命積極性,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4年,農業部出版的《中國農業全書》(山東卷)中對耕者有其田作了如下意義總結:

“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實現"‘耕者有其田’",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基本任務。在解放戰爭期間和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最終使這一任務得以完成。”

“農民是小私有者,由於農業生產自然性的特點和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農民要求穩定的土地占有和基本生產資料私有。‘"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來農民最高的經濟要求和夢想,也是鼓舞農民投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動力。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理所當然地要解決農民的土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