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中,應該要求自己保持謙虛嗎?
文章來源: 喬寧2023-03-03 11:12:30
前兩天,拜讀了博主阿牛一篇博文《限製了中國人發展的三條該死的金玉良言》,深有同感。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這些沿襲千年的古訓,曆朝曆代治國的孔孟之道,如今被人重新審讀。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真理,現已被電腦格式化,在更新升級中被逐步淘汰。
 
還有更多伴隨我們多年的警世名言,陳規舊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被顛覆和粉碎。
比如“謙虛謹慎,戒驕戒燥”,尤其被海外的華人質疑。
 
謙虛本是一種美德,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行為準則。
 
當我們是學生的時候,老師總是不停批評鞭策你,當你進步了,表揚一次接著批評三次,總讓你感覺做得不好。謙虛些!
 
當我們走上社會,時時得提醒自己,可以高調做事,但必須低調做人。避免出風頭招人嫉恨,謙虛些!
 
在職場商場的競爭中,麵對強大的對手,溫良恭儉讓,理在是處讓三分,低調低調再低調,不爭不搶,眼睜睜看著機會易人。
 
無論在教室裏,社會上,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張揚者逞能,稱霸,謙虛者則顯低能,軟弱。
 
記得來美國時,有位叫王定和的台灣留美學者寫了本《在美生活須知》,在華文報紙上連載。他向新移民講到關於找工作的麵試,千萬不能謙虛,要充滿向信。意思是,一分說三分,六分說九分,這是西人的地方,靠謙虛是行不通的。幸虧被點醒,我找工作一直比較順利。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本無毛病。可是把握不好,謙虛變成一種自我約束,令人如同骨刺增生。
 
領導與下屬,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謙虛似乎變成了緊箍咒,負能量。學渣被學霸鄙視,冷眼嘲諷炫耀。學霸被學渣嫉妒,挖坑使絆放暗箭。這種事司空見慣。。。
 
來到美國,這種傳統思維沒有改變。當我們自己為人父母後,更是對孩子嚴格管控,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從不誇獎,極少表揚。盡管孩子做得再好,也是吹毛求疵,喜歡拿別人家孩子來比較,看看人家某某,你應該努力向他那樣。
 
我記得孩子大學畢業後,在很艱難的就業環境下找到了專業工作,得之不易,我由衷地誇獎了一番。孩子很感概,說長到這麽大,爸爸是第一次這樣誇我。我汗顏!
 
看看美國的家長對孩子,與我們截然不同。一次與老美一家同行,父母三句話不離good boy! good girl!  孩子們總是輕鬆舒暢,積極向上。這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80後矽穀能人高調自述,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麽能這樣? 一點兒也不謙虛!
 
可是耐心的多看幾篇,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她這樣回應別人的指責:
 
“”咱們中國孩子已經被謙虛兩個字。殘害的夠多了。所以不要再叫我們的孩子謙虛了。明明已經很優秀了。父母不表揚,老師不表揚。孩子自己感覺良好,還要被批評。你不能驕傲,你還能做的更好。
 
這是不是我們從小到大很熟悉的場景?結果是什麽?我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中國孩子。從學校畢業以後。帶著有慣性的,'我還不夠好'的心理暗示。進入了職場。
 
到了中年,還缺乏應有的自信和篤定。我們的海外中國人在公司遇到白人同事,印度人同事滔滔不絕,誇誇其談,心裏可能還會憤憤不平的想,就這水平,哪裏來的自信啊???
可是人家就是有自信,盡占上風。所以人家能事半功倍。人家能獲得領導賞識。最後成功卡位,升職加薪出人頭地。晉升公司高管。
而我們隻會一遍一遍的去唏噓,憤憤不平。為什麽我們海外的華人在職場上會輸給印度人?”
 
她說的沒錯。在國外,我們常常在需要展現自己的時候,擔心學藝不精,技不如人,謹言慎行。認為謙虛一點,低姿態一些,給自己留有餘地。如果達不到預期,豈不給自己打臉,以後如何見人?
這叫謙虛嗎? 似乎叫虛偽。

人最難的就是客觀看待自己。客觀地認識自己所擁有的,所擅長的,所懂得的,完整自信地展現出來,自己不懂的,沒有的,以良好的心態去學習。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大的舞台。
 
適當的謙虛態度,能夠幫助我們成長。同時,要審時度事,把握尺度。過分謙虛,過分囂張,都會害了自己。
 
人往高處走,而高處不甚寒。有人在金字塔的頂部,扛不住精神上的巨大壓力,憂鬱,輕生。
得不到領導,師長的認可?自己無法寬容自己?哪怕他們已經是頂級的優秀了。
 
“”承認自己優秀,真的這麽難嗎?承認別人優秀,真的這麽難嗎?請勇敢的對自己說,從今天開始。我會去勇敢的欣賞自己。展示自己,你不要再說我不謙虛。”
 
80,90後的孩子們,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