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糖小強的降糖攻略》
文章來源: 喬寧2017-11-03 21:32:23

《糖小強的降糖攻略》。

   我服用降糖藥已經有七年了,算得上是資深糖小強啦。與許多糖友一樣,長期被上竄下跳飄忽不定的糖老妖所困擾。最近體檢,空腹血糖和A1C(血紅蛋白)都有所反彈上升。醫生打電話來與我溝通,是不是考慮要增加藥量?

   以前每次體檢,我都嚴陣以待,提前幾天節食降糖,就象應付考試,臨陣擦槍。因此一直保持良好記錄,醫生滿意,領導放心。最近這次正逢中秋節,家裏做了許多的食物,沒有經得起誘惑,吃了些甜品。哈,爽!得意忘戒,裸奔鴻門,驗血結果一出來傻了眼,又被糖老妖戲弄一把。我趕緊對著電話點頭哈腰,"Yes,yes,yes,I know,I know,I know。I will take care it。現正調整控製,我能搞定滴。。。"。好歹算是混過去了。

   抽空看了看幾年的血糖檢測的曆史,才發現自己的血糖一直沒有完全降下來。記得我剛開始得糖尿病的時候,非常緊張,嚴格遵循醫囑,多管齊下,空腹降到133(7.3)。血紅蛋白7%。記得那時我的空腹血糖與A1C(血紅蛋白)的測試指數有較大的差距,不知如何是好。藥房裏的醫藥顧問對我說,A1C是新增的項目,對二型新患者隻要控製好空腹血糖即可。  我認為有道理。打那兒起我就忽略了檢查餐後血糖,隻專注空腹血糖了。

   年複一年,折騰久了,對這個病有點遲鈍和麻木,頑童心態悄然而生,腦子裏雜念紛呈。"要鍛煉身體,消耗卡路裏,減肥吃素,不吃藥不行"。戴上糖尿病患者的帽子,被貼上終生服藥的標簽,感覺頭上仿佛有個緊箍咒。可人生之福,吃是第一大樂事。沒看見文學城裏美食達人前呼後擁,家裏天天高朋滿座,追尋美食者如車水馬龍?管它,人說糖尿病是富貴病,長壽病。也有人說,二型糖尿病不算病。我超標不多,這病既不疼也不癢,人不見瘦感覺不到暈,沒有什麽特別的症狀。久而久之也就不當回事兒了。由於這種不以為然的心態,與正規治療和主流理念,漸行漸遠。

   有好幾年空腹指標接近正常,奇怪的是A1C卻一直超標。何故降不下來?沒有認真去想。這次體檢我忽然感覺有點不對勁,莫非我的控糖觀念和方法有問題?會不會是被誤導了呢?

   回想起來,七年前剛超過糖尿病警戒線的時候,醫生安排我進行有關糖尿病知識的培訓,我按要求上網做了一些功課。也留意看了不少關於糖尿病的電視專題片,許多專家站在各自專業的立場進行科普,宏觀地講述了各種不同的注解。空腹血糖與A1C(血紅蛋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印象中,空腹血糖(GLU)是血液中所含葡萄糖的值,A1C血紅蛋白,則是一兩個月前的血糖平均數。為什麽現在主張要測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呢?

   我曾經向一些糖友請教,他們大多有多年的降糖經驗,各人狀態不同,看法也不盡相同。對來自四麵八方的建議,我不知所措。各人體質和免疫能力不同。要靠自己摸索,找出適合自己的降糖方法,不能照搬別人。專家說的,可以參照,但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實際。要以自己醫生的意見為主。否則控糖就會無的放矢,容易走彎路。

   我上網認真查了一查,這方麵的資訊太豐富了。結合自己的狀況,發現單靠控製空腹血糖是不正確的。空腹血糖是反映測試之前四小時的狀況,餐後兩小時血糖指數則反映出全天進食後的狀態。因為一天內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多達幾十種,什麽時候,吃了多少,很難判定究竟是哪些東西會對自己產生不良的結果。要有耐心,逐一確認哪些是自己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或少吃的。餐後兩小時血糖指數是與A1C直接相關。而這個指數偏高,長此以往,會造成微小血管的傷害。有些症狀已經在我身上有初步顯示,傷口止血慢,很難愈合,傷疤久久不退,甚至留下疤痕。視力迅速衰退。在糖友中聽到最多的就是視力出問題,他們去看眼科醫生,才發現是糖尿病引發的並發症,嚴重的將會導致青光眼,甚至雙目失明。由糖尿病引發的其它心血管病,這裏就不多說了。

   我的心一沉,看來玩世不恭是無益的。對每天一日三餐和所有食物進行了解控製,記錄下所有的食品,是有必要的。食品種類盡可能簡單化,餐後二小時進行血糖檢測。及時剔除推高血糖的食物。服藥時間和藥量作出相應調整。要改變以前隨意的飲食習慣,千萬不能馬虎。管住自己的嘴,這一點最重要,吃對了,甚至不用吃藥,血糖也會正常。

   我把自己當成小白鼠,開始了各種試驗。澱粉類食物對血糖的影響較大,但並不是完全不能吃。我發現應選消化慢的食物。同樣是米飯,幹硬的不易吸收,血糖反應遲鈍,稀飯麵糊爛麵條容易被吸收消化,促發血糖衝高。根據醫生建議,製定自己的食譜。這是某日的單子:
早餐:豆漿煮雞蛋,一匙麥片。
中午:黃瓜炒雞蛋一兩米飯。
晚上:蔬菜,少量魚或肉。
每餐中間少量低糖水果,餅幹。
無糖飲料,可用代糖。
晚上盡量不吃零食。

  一般病人服藥時間在早上和晚上,由於中午不服藥,大多數人中午的血糖是一天裏最高的。我習慣中午去健身房運動後再吃飯,餐後兩小時血糖飆升到320(17.8),而且記錄到運動量大小與血糖上升幅度成正此。因此根據自己的狀況,我將一身大汗的跑步改成半小時蛙泳,再把午餐分運動前後各吃半餐。經醫生同意,把早上服藥改到中午,降糖效果明顯,完全達標。

   我注意到自己的體質,感冒,過敏,炎症,喝酒,吃辣,服某些藥品,都會令血糖異常升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控製飲食,血糖水平逐步恢複了正常。在血糖穩定的條件下,可將驗血的間隔時間拉長。每周檢查一次空腹,一次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每半個月安排一天測定全天七個時點的血糖。即空腹,早中晚三餐前,三次餐後兩小時。

  不少人會問,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嗎?

  水果大多味甜含糖,而糖尿病患者理應忌糖。但近些年來,對糖尿病的飲食控製不斷有新的見解,在某些方麵已突破舊的模式。現在有人主張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水果,允許患者吃水果的首要條件是血糖已得到基本控製。這類病人可以食用含糖量在12%以下的水果,但一天的量在100克以內。對因嚴重感染而無食欲的病人,還可以選擇適當的水果來代替部分主食,例如橘子、蘋果等。凡進食水果者,均宜酌減主食量。病情不穩定、血糖還未控製的患者,則應禁食水果。  

  水果中西紅柿含糖為2%,西瓜、香瓜含糖4%-5%,葡萄、櫻桃、橙子、橘子、枇杷、梨、桃子、李子、石榴、檸檬、柚子、楊梅、蘋果、菠蘿等均含糖在12%以內,香蕉、桂圓、荔枝、柿子含糖14%~16%,甘蔗含糖20%~30%,蜜棗、葡萄幹含糖則更高。糖尿病病人應盡量選食含糖低(含糖12%以下的水果,對於糖度中等的水果不可多吃,應予節製,對於含糖量高的甘蔗、蜜棗、葡萄幹則須禁食。進食水果時間以餐後或兩餐之間較為適宜。

  科學家們對糖尿病起因的研究有最新的論點。認為糖尿病是熱量和脂肪過量堆積,造成胰島功能癱瘓。如果將每天攝入的熱量限製在低於600卡,將在兩個月左右實現逆轉。這種方法聽起來象饑餓療法,不知有多少人能扛得過去。這還在做進一步驗證,大家耐心期待吧。

 

2017.11.3   於美國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