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詩人 - 餘秀華現象
文章來源: 幸福生2023-08-25 07:01:03

詩與詩人 - 餘秀華現象
文/幸福生

餘秀華人生坎坷而頑強不屈,在生活的暴擊中,報以悲愴的尖叫,真情可見,才華傲視同儕。

正如老杜“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尋求驚人之語,是詩人的追求。“誰你”當屬驚人之語,也讓餘秀華一“誰”成名。加之“蕩婦”的言辭,和這個世界頗有共鳴。有共鳴就是好作品,餘秀華貨真價值,當之無愧的詩人。

喜歡就不同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同身受,進而喜歡。就像食品,人之美食,非我之美食。誰也別想說服誰,誰也不能說服誰。

我們欣賞的應該不止是才華和文字,還有它的前生來世,背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同情不等於喜歡,勉強不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有人喜歡詩,愛屋及烏也崇拜詩人。這大概就是追星吧!

當發現心心念念的星星,沒有那麽燦爛的時候,也就追不下去了。這是人之常態,但也有頑固不化的。

曾經喜歡顧城的詩,可後來知道了寫詩的人,就再也喜歡不起來了。詩還是一樣的詩,人變了,變得很可怕。

我不喜歡詩人這個稱呼,甚至覺得這個詞多少有些貶義。從顧城,到餘秀華,賈淺淺,還有一些沒有出名就恃才傲物的詩人。

長大以後很少讀詩,總覺得會讀出負麵的情緒。生活有苦辣酸甜,但隻拿出一種去品總會乏味。而痛覺的詩是最對大眾口味,為什麽?

如果老杜知道他的“語不驚人死不休”,被今人用的如此的淋漓盡致,不知是喜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