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談“修行”
文章來源: 幸福生2023-08-24 06:50:57

談“修行”
文/幸福生

“修”的初字是“攸”。“攸”,會意字。左邊是人,右邊是攴(後來演化成反文旁)。注意,那時候還沒有中間的一小豎。我們多次提及,攴/反文旁原本是武器或棍棒。最初的“修”就是簡單粗暴的“修理”。

後來中間加了一豎,這一豎是一支筆,開啟了文明的“修”法。後來又加三撇“彡(shān)”,有了全新的“修”字。

“攸”也是“悠”字的省略,表示緩慢、從容。“彡”是頭發,胡須,以及裝飾的花紋和色彩。“修”,就是用畫筆,細心從容地裝飾上色,精心美化,重點是悠然從容。美顏修圖,關鍵是這個修字中間的畫筆。

“行”,象形字。始於最古老的圖形文字,十字路口,後來一步一步演化成今天的“行”字。

“行”分開造出了兩個字,彳亍(chìchù)。彳,左步;亍,右步。 也有人說,彳,小步;亍,止步。放在一起“彳亍”是徘徊,漫步的意思。“踟躕橫渡口,彳亍上灘舟”。

彳亍為行,左右腳輪流邁步,輪流停休,穩步前行。“行”,由身體的運動,引申為德行、品行、操行的發展與完善。

修行放在一起,認真而從容地,自我完善,謹慎小心,因為處處是十字路口。修養德行,行善積德。境界越來越高、胸懷越來越廣、視野越來越寬。

修行被宗教采納,用於學佛求道,成為人超凡脫俗,擺脫生死輪回,通向神的道路。

關於修行或修煉,我喜歡這句話,“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煉是無須講求形式的。時空中無處不教堂,無處不佛堂;無處不天堂也無處不地獄。”。 我認為宗教或許有助於修行,但修行不限於任何宗教。

宗教好像都是有排他性的,非此即彼。中國人的智慧,能夠通融,擅長融合,讓儒道釋合流,相安無事。而不像其他很多地方,宗教間世代相互殘殺,勢不兩立,你死我活。

修行能否得道成仙,立地成佛,或天堂永生,應該是見仁見智。修行讓人成為更好的人,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所有宗教的和非宗教的修行,都在爬同一座山,最後在山頂會合。會合於人性的善良,會合於無限的喜悅,無限的和平,無限的愛。

做人是一場無盡的修行,無關信仰,種族,高低貴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