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記憶
文章來源: redmaple562017-02-09 07:38:18

        我的老家河北灤南,地處華北平原,渤海灣北岸。爺爺家是典型的北方農村的院落,一排座北朝南的正房住人,廂房裏放些農具和糧食及雜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台奶奶的織布機和紡車,另一側還存有爺爺奶奶的棺木,用舊布蓋著。長長的前院有一條磚石小路通向有門檻和台階的大門,兩側是菜園,長長的後院有豬圈,柴禾堆,院子盡頭有一棵高高的白楊樹。我的爺爺有個響亮的名字:天弼,上過幾年私塾,粗識文字,中等個子,紅紅的臉龐,常年戴著一頂瓜皮帽,留著半尺長的山羊胡子,口袋裏有一把銀製的小梳子,高興時會拿出來梳那把胡子,一條腿有點殘疾,年輕時靠勤勞肯幹,勤儉持家,有土地有房子,養育二個兒子,過著富足的生活,還供爸讀書到高中,直到他參加革命。爺爺生平最大的嗜好是攢錢買地,聽奶奶講土改分了他的地,險些要了爺爺的命。奶奶趙氏,和許多舊時代女性一樣,不識字也從未上過學,婚後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個子不太高,小腳,是俗稱的三寸金蓮。奶奶除了一般的家務,還會紡線織布,一雙常年操勞的手,骨關節很大,她一輩子沒有女兒,加上爸爸是她的老兒子,對這一房的孫輩很疼爰,對孫女有些偏愛。我插隊時,奶奶用她織的褥麵做了厚厚的褥子給我。現在想起來都暖暖的。
 上小學前,我和弟弟在爺奶家曾度過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我們常常和堂哥堂姐、村子裏的小夥伴,挎著小藍子挖野菜,提著小水桶挖蚯蚓;捉蝴蝶、逮蜻蜓;記不清是在小河裏還是海岔子抓小螃蟹....,特別快樂,也特別淘氣。弟弟曾經從豬圈牆爬上房頂,我是出門就跑,小腳的奶奶根本追不上。奶奶不會梳小辮子,總是抓住我去隔壁的堂嬸家找人給我梳頭,或抓住我學紡線,嘴上常說:嘎什的,(當地的口頭語:咋好啊!)天天瘋跑,橫針不識豎線!奶奶是想把孫女培養成能紡會織的能手哇!印象中我和弟最不愛吃地瓜粥、和地瓜麵做的黑糊糊、甜不拉嘰的餅子,有時候還會因此哭!一旦吃大米粥就會肚瓜溜園,每逢這時侯爺爺總會捋著山羊胡子說:真想讓你們天天吃大米粥啊!可在那個年代是不可能的。也常有貨郎擔來村裏賣針頭線腦,日常小用品,小商販推小車賣煮熟的、半幹的小魚肉,小蝦肉,每逢這個時候都是小孩子最快樂的時候,歡笑著,追逐著小貨郎,趁人不注意捏一點點兒小魚肉或小蝦肉,放在嘴裏,歡快的跑走。奶奶總會拿一個大瓢,來買些這好吃的小魚小蝦肉,奶奶小腳走的慢,我和弟弟就拉著她生怕小販走了,這是我和弟的最愛啊!現在想起來都會流口水,離開老家,似乎從未吃過那麽鮮美的東西。
  上小學後也回過爺奶家,爺爺總會讓我讀報紙,捋著山羊胡笑咪咪的聽,誇我讀的好。記得特別清楚的一件事,從叔伯堂兄那兒得到一本書,這個堂兄是村裏最有學問的人,老高中生,因脊柱結核未能上大學,不能幹農活,常常為村民做些舞文弄墨上的事兒。爺爺奶奶和爸爸的通信都是經他的手,寫信,讀信。這是剛剛會讀書的我得到的第一本小說,《卓雅和舒拉的故事》一本講述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對姐弟的故事,記敘文字,通俗易懂,讓小小年紀的我著迷,廢寢忘食,一天晚上趴在被窩裏讀到卓雅被法西斯殺害,傷心的哭起來,爺爺特別驚訝的說,小孩子家的看什麽呢還哭了?快別看啦!......爺爺奶奶都特別喜歡晚輩讀書好,知道我們三兄妹讀書好,特別歡喜,逢人就誇。很可惜沒能等到他們的長孫獲得博士學位、小有成就的那一天。
.............
      我不知道爺爺、奶奶的生日,不知道他們的身後事,也不知道他們上一輩兒、祖先的事情,更不可能有文件可查......。多少令人傷感,有些遺憾。僅以此片片斷斷的記憶,懷念我的故鄉,懷念我的爺爺奶奶,也懷念和他們在一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