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日隨筆
文章來源: 魏薇2021-03-14 06:44:23

3/13(周日)

小時候的我是個胖丫頭,“你小時候的腿有碗口粗”, 等我上了大學,媽媽還會這麽說。那時的我聽後,總是不那麽高興,仿佛那代表著一段不光彩的曆史,我不想承認它的存在。可我知道:它實實在在地存在過。我甚至很多次地自問:以前的我怎會無視自己的胖呢?

 

我的胖是隨著上初中才開始慢慢消減,怎麽減的我不記得了。那些關於控製體重的記憶是始於高中時,一直延伸到大學,工作,以至於現在。 愛美的女人就是這樣,一旦認定什麽是美,便一無返故地堅持,就算明知會為此失去一些享樂的機會。有得就會有失,在得失間取舍,於每個人都一樣。美麗會帶給人自信,也會讓人獲得更多的機會,這是真理,不單適用於女人,也適用於男人。為此我現在還時不時地敲打兒子,“用泡泡洗臉,把臉洗得幹幹淨淨;吃了就要運動,不然胖了不好看。”

 

說了這些,是因為想到了零食。昨天我突然發現我買的一種爆米花薄片,竟然吃出了炸排叉的味。感懷思念之情,由然而生。。。。

 

四十年前的零食是:動物餅幹,巧克力餅幹,酸三色,黃油球,雞蛋糕,一種沒有包裝的巧克力(大小如大衣鈕扣,形狀如大半個雞蛋,色深如今天COCA含量過72%黑巧克力)。夏天的冰品是:紅果冰棍,綠豆冰棍,牛奶冰棍,北冰洋汽水。等我上高中住校後,開始吃一種巧克力華夫餅幹,我買的是整大包碎的,選它一是因為價格便宜,二是因為它不完整,那些粘滿巧克力料的部份少,吃那些隻是輕沾上了巧克力味的華夫處的感覺,就像吃膨化食品,既解了饞,又比較安心。想控製體重,嘴又饞,就會動些小心思。

 

小時候,誰家經濟條件好點,誰家差點,大家都明白。但總體來說,各家經濟水平相差並不很大,偶爾聽父母說有一兩個萬元戶的人家。那時我還是個孩子,聽了就懂得羨慕了。今天再想起來,我的關注點並不是他們是如何成為萬元戶的,而是:那消息是從何而來?是本人說的?還是儲蓄所的工作人員說的?現在的我,關注的是人性和人心,覺得思考和研究人性真是有意思。文學之所以有意思,我想是因為它不但描寫自然,也描寫人類社會。描寫人類社會,就會書寫人性。 

 

心裏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想,是不是作家一旦有想法在腦中形成,就必須把它們寫下來。否則,那些想法就像是血栓,阻住了血流,讓你頭暈沉沉,有種即將倒地的感覺。由此推理:真正好的作家,成為作家並不是他們的目的,而是他們的需要。

 

小的時候並沒吃多少零食,一是要控製體重,二是家裏經濟也不寬裕,三是商店也無多少零食可選。除了上麵講的幾樣,還有一種母親做的零食---排叉。那是最好吃,但要費時炸,又耗油。那時的油是寶貴的,炸油條的勞作於母親不是事。她說過幾次:這炸一次油條用的油可以抵一周做菜的用油。於是油炸類食品多少有點開葷解饞的意思。排叉呢,作為零食,隻是年節時才做。 

 

關於這方麵的記憶很多,先開個頭記著,以後有空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