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善意的冷水
文章來源: 王有財2021-01-03 09:05:03

給華人政治人物潑一盆善意的冷水

        華人代表華人社區參政議政,乍一看有道理,也有吸引力。但是,仔細想一想,這會不會是個偽命題呢?答案我並不確定,但是我個人不太同意這樣的說法。對於這一議題,我想潑一盆善意的冷水。

        首先,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的華人社區。在任何一個華人聚居的城市,華人背景各異,即便教育背景相似,成長環境也多大不相同,更不要說經濟條件、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了。因此,華人居民有著不同的社會觀點和個人利益,很難統一概括。我們都說華人普遍重視教育,但是家長的著力點也並不一致。有人推娃,有人散養,有人送中文學校學習中國文化,有人堅決讓孩子徹底做“美國人”。沒有共同的立場和利益,那麽就很難推選出一個“能夠代表大家”的人來參政議政。就算靠著一時的熱情,華人社區推出華人民意代表,但是這種熱情能夠維持多久,我們拭目以待。


        再者,就算有人勇敢地站出來,立意為華人社區發聲,但是他/她也很難讓大家滿意,最後可能搞得自己疲憊不堪,甚至灰頭土臉。如上所說,一旦涉及到了教育、政治、經濟、和宗教問題,華人社區並不存在共同的立場和利益。所以,眾口難調,一個人根本就無法代表不同、甚至是相互排至的觀點。而這些問題,沒有含糊的空間,民眾希望民意代表把自己的意見清晰而又大聲地說出來,讓社會聽到,從而影響決策者。如果民意代表把社區所有意見都端出來,難免給決策者留下自相矛盾的印象,很難取得積極效果。相反,如果民意代表選擇某一種社區意見表達,那麽就會得罪社區中持不同意見的人,引來口誅筆伐。如果民意代表堅持己見,則弄不好會脫離群眾,為下一次選舉埋下危機。總之,以為整個華人社區發聲為初心,是很難堅持為繼的。


        以族群社區為單位的政治訴求,是建立在族群的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對於別的族群,比如猶太人,族群政治或許行得通,因為他們人少,有相同的宗教文化,又有對種族滅絕的記憶和恐懼。對於我們華人,除非有了共同的危機,否則很難會形成共同的呼聲、訴求和行動,所以族群政治基本行不通。這倒不是因為我們“民族劣根性”,而是因為我們之間的差異太大了。祖父母那一帶,社會分成三教九流;父母那一代,有人感謝毛主席大救星,也有人對他恨之入骨;我們這一代,有人支持民主黨,也有人支持共和黨。基於這些差異,來到了美國後,我們會逐漸向自己的利益同溫層靠攏,而不是形成一個統一的華人社區。尤其在經曆了2020的各種討論之後,即便是華人之間,也隻會跟自己聊得來的人做朋友。生活之中,往往是朋友之間相互幫助,而不是社區成員之間的扶持。所以,無論是在政治層麵,還是生活層麵,“華人社區”的價值,可能越來越弱於“朋友圈”。

        請不必為不存在一個團結的華人社區而傷感。海外華人們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和不同膚色的人交往,而不限於與“自己人”交朋友,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兒。這說明,我們雖然移居到一個新的國家,別人能容得下我們,我們也能和別人共事、共存。換句話說,我們沒有以族群為單位受到排斥和敵視。曆史表明,中華民族隻會在存亡絕續的關頭,才會團結起來;隻有冒著敵人的炮火,我們才能肩並肩地齊頭並進。這樣的危機,我們絕對不希望發生,那種不得不的團結,最好不要。

        所以,我們大可享受現在的生活,一個鬆散的華人社區,也就夠了。即便如此,我也樂見海外華人參政議政。不管代表民主黨,還是代表共和黨,抑或是無黨派,有勇氣有能力站出來代表和幫助自己的利益同溫層,都是了不起的個人成就。作為華人,我與有榮焉。如果你深愛華人社區,願意為了華人社區而參政議政,那麽我更加佩服你。不過,你注定要走一條很艱難的道路,要打很多很辛苦的仗。

沒有民意代表,這群天鵝的日子也過得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