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海外,一不小心第二代隻剩下一張中國臉
文章來源: 午夜低鳴火車2017-01-15 12:30:54

 曾經在華人教堂做過一年多中文老師,我發現在海外出生或者年紀很小就移民國外的孩子,想讓他們學點中文十分費勁。家長稍不注意,孩子就隻肯講英語,成了不折不扣的香蕉人, 隻剩下一張中國臉。子不學父子過,孩子不肯學中文,責任當然出在父母身上。我覺得說不好中文孩子的父母大概有下麵三類:

第一類父母不教孩子中文是因為太過溺愛,不想給孩子任何學習壓力。我的朋友Jessica的女兒7歲,看見我除了會叫一聲怪腔怪調的阿姨,一句中文都說不出來。Jessica是中山人,來美8年,她老公也是留學過來的老中,照理說像他們這種第一代移民的家庭,家裏有很好的中文環境,孩子學中文應該不難,但結果不是這樣。

Jessica年近40才生了這個寶貝,加上特別愛搗鼓家裏的菜園子,對女兒的態度基本上是放羊,無條件讓她開心就好。家裏玩具撒滿樓上樓下每個房間。Jessica自己不收,也不教女兒收拾,說這樣玩起來方便,女兒可以走到哪裏玩到哪裏。Jessica一進她的菜園子就忘了時間,把電視一開,讓孩子一邊看英語卡通節目一邊玩玩具。孩子不肯說中文,Jessica就用一口支離破碎的英語結結巴巴地跟她講話,久而久之,孩子的中文水平隻剩下叫媽媽、爸爸和阿姨。Jessica曾經把女兒帶到中文學校,每周一個上午讓孩子中文,但課上了一半,孩子就坐不住,要回家。Jessica說孩子在中文學校看見其他小朋友都會說和寫中文,估計是有點自卑,不肯呆在教堂,一定要媽媽回家單獨教她。但隻堅持學了幾天,母女倆的生活就恢複從前,一個忙著種菜、一個忙著看電視,把學中文的事忘到腦後了。

第二類父母很矛盾,既希望孩子學點中文,又害怕孩子學多了中文以後英語不好,所以對孩子中文的要求很低,希望孩子中文水平點到為止就行了,來自馬來西亞的JosephLouis就是如此。JosephLouis會講流利的普通話和粵語,可這兩口子看見我們講中文,對著自己的孩子立馬改口講英語。結果,我發現哥哥約書亞Joshua和妹妹抹大拉Magdalene來中文學校蘇老師那個班上課已經一年多,已經學到了中級課程,但他倆讀中文時一定要注上漢語拚音,否則就看不懂。原來這兩人隻認漢語拚音。看不懂中文就算了,這小兄妹聽說也不行,跟他倆說什麽都是一臉茫然,要翻譯成英語才有表情。父母的矛盾態度讓孩子學和不學中文沒啥區別,我估計他倆再學幾年也還是不會說、不會讀也聽不懂。據我看,這類華人孩子的數量不少。

還有一類是父母自己受教育低,為生存艱難拚搏,沒辦法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中文環境。例如,Kevin就是個例子。Kevin 6歲隨父母全家移民到美國。Kevin的父母不會講國語和粵語,在家講的是台山話,所以10歲的Kevin在家講簡單的台山話,出門就講英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尤其是媽媽的角色更重要,媽媽有很多時間伴隨孩子成長,一個有文化、負責任、有愛心的媽媽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第一個重要老師。語言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曆史的傳承,拋棄海外華人孩子要有一顆中國心、中國根的說法,多學一種語言工具,孩子未來在職場競爭、交友中,也會多一個選擇。在一家大型上市公司任職的Grace告訴我,當年他們一起進公司有九個博士,幾次裁員現在隻剩下3個,她就是其中一個。去年公司和中國銀行合作項目,今後這類項目會越來越多。因為她是唯一會中文的管理層,現在成了公司唯一的談判專家。Grace希望她的女兒Eudora的中文能和英文一樣好,在未來的職場上比別人多一個競爭的利器。

http://qzs.qzone.qq.com/ac/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