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變成“脫掉孔乙己長衫”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23-03-21 03:37:55

“知識改變命運”在文革結束後,成為中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激勵年輕人努力向上的最響亮的口號。昨天看到了知識不能改變命運的新詞-“孔乙己文學”,何為“孔乙己文學”?

孔乙己是中國近代文學巨匠魯迅創造的一個經典小說人物。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書生,孔乙己是小說中鹹亨酒店裏“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懂得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端著讀書人的架子,有點自恃清高,卻沒有經濟來源,也不願意從事體力勞動賺錢,不得不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也不時因而被打,他的窮酸書生氣和臉上的傷痕,成為鹹亨酒店裏人的笑料。

時間來到2023年,當中國新一代大學生發現自己從以前所謂的“天之驕子”降格成了“就業困難群體”,不免與孔乙己共情起來,並以“孔乙己文學”來自嘲、發泄一番:
“上學時光覺得孔乙己可笑,沒想到如今‘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竟是我自己。”
“如果我沒有上大學,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工廠)打螺絲,可是沒有如果。”
“如果我沒讀過書,我可以找別的活做,可我偏偏讀過書”

看到“孔乙己文學”真為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感到悲哀。在上個世紀80年代“知識改變命運”是激勵很多年輕人奮鬥的口號。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考上大學可以改變命運。別說是大學畢業生,就是中專畢業生也是堂堂正正的國家幹部,也就是公務員。90年代年輕人可以憑知識下海經商,成為企業家也可以改變命運。

30年過去了,中國大學生的路越來越窄大學生想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越來越難。這些“孔乙己”都是大學擴招擴出來的產物。離開了西方的供應鏈,中國並沒有合適的工作和掙錢機會給他們。擴招的大學畢業生,官方無法找到出路給他們,官方不肯承認自己失敗也就罷了,竟然反過來嘲笑大學畢業生不肯幹體力勞動。

讀書有用,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目前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環境,卻營造了讀書無用的殘酷現實知識改變命運變成“脫掉孔乙己的長衫”。學習《孔乙己》的時候,總結中心思想的時候會有這麽一句話“封建社會對孔乙己思想的殘害”……現在的大學生變成了“孔乙己”,那麽是什麽殘害了今天的大學生?

那些找不到好工作的大學生們還應該知道另一句話:東方不亮西方亮,知識在中國改變不了命運,可以到外國來改變命運。現在美國和加拿大到處都缺人,美國的失業率隻有3.6%,是曆史的最低。

目前對窮二代來說要想在中國改變命運是非常難的。現在到西方發達國家留學, 移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容易的時候,窮二代應該抓住這個時代機會。通過留學紮紮實實地學一門生存技能,然後移民。移民美國是有些難,移民加拿大,澳洲並不難。通過留學移民,窮二代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知識還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到需要知識的地方去!到能改變命運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