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參觀悉尼歌劇院,建築師烏鬆的故事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21-08-30 18:00:29

1988年我在國內工作的單位與澳大利亞有一個合作項目,我被派到悉尼培訓三個月。在那三個月裏除了去邦迪海灘(Bondi Beach)看topless,自然要參觀澳洲最著名的建築 - 悉尼歌劇院。

去澳大利亞之前我對澳洲的了解,除了知道她在南半球以外就隻有在掛曆上看到的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是1973年10月20日建成的,200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描述為“20 世紀的偉大建築工程。” 悉尼歌劇院象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樣是一個國家的地標建築。

在悉尼大橋上就可以看到歌劇院,進裏麵參觀需要花20澳元。1988年我的月工資大概是70元人民幣,當時澳元與人民幣的對換率差不多是1:7,也就是說如果買票進去參觀悉尼歌劇院要用兩個月的工資。當年出國回去之後還可以買一大一小免稅的緊俏商品,為了回去買彩電、冰箱也要把零用錢省下來。

我們是9月份到的悉尼,1988年10月20日是悉尼歌劇院落成15周年,這一天不收門票,免費參觀,我們趕上了5年一遇的好機會。悉尼歌劇院從遠處望去,它宛如蔚藍海麵上輕輕飄來一簇白帆;從近處看,它又像被海浪推上海岸的一組貝殼,斜插在海邊,美不勝收。

參觀悉尼歌劇院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還是歌劇院的丹麥建築師烏鬆的故事。

1957 年,丹麥建築師約恩·烏鬆(Jorn Utzon)在新南威爾士州政府舉辦的一次設計大賽中拔得頭籌,該大賽旨在為建設一座麵向悉尼港的歌劇院遴選設計師。歌劇院是1959年開始建設,由於超前的大膽設計和高昂的工程造價,烏鬆和他的設計方案受到部分人的質疑。天有不測風雲。1965年8月,新南威爾士州政府進行了更迭,一直支持歌劇院建設的工黨選舉中敗北,工黨政府被迫下台。

在選舉中聯合保守黨指責工黨政府不顧澳洲的實力,耗費巨大財力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歌劇院”,歌劇院建設不僅成了輿論的焦點,還不幸成了政治的靶子。聯合保守黨競選獲勝後,不同意繼續撥款建設歌劇院。市政工程新任部長戴維斯·休斯(Davis Hughes),把歌劇院建設政治化,而不是從文化和建築的角度考慮問題,休斯拒絕向烏鬆支付費用,這使得建築師烏鬆無法給員工支付薪水。1966年,他辭職永遠離開澳大利亞。最後,歌劇院的建築施工被迫停了下來。

休斯部長的霸道行為對加速建築施工進度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到悉尼歌劇院開幕時,已推遲了十年,預算超出 14 倍。澳洲和悉尼市政府多次邀請烏鬆看看建好的悉尼歌劇院,烏鬆至死都沒有再踏上澳洲的土地,這是悉尼歌劇院曆史上的永久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