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命案,看三位“求仁得仁”者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21-06-21 04:54:44

複旦數學係的命案已經十多天,這起命案引起海內外華人的巨大關注。正在關注度逐漸消退的時候,618日,複旦官方網站掛出了一篇祭文,標題為《求仁得仁,永珍安息》,落款作者是複旦中國語言文學係係主任朱剛,這篇祭文把複旦又一次放在風口浪尖上了。一個中文係的主任把“求仁得仁”的成語用錯了,而且還是用在全國正在關注的命案上。

就算這位中文係主任沒有看過辭海裏“求仁得仁”的解釋,隻要有一點近代史的知識也應該知道“求仁得仁”的意思,下麵是三位“求仁得仁”的例子。

譚嗣同“求仁得仁”

首先讓我想起的是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據說,他預先獲知情報,本可像康梁一樣出逃,流亡日本,但他拒絕,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被捕入獄後,留下膾炙人口的絕命詩“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最後與其他變法五君子,在菜市口從容就義。這是何等的勇氣!

劉曉波“求仁得仁”

六四爆發之前劉曉波在美國做訪問學者,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爆發了,他毫不猶豫地立即決定回國。根據旅美學者馮勝平回憶,當時大家都很激動,包括劉曉波在內,有5個人決定立刻回國, “結果真正到了走的時候呢,四個人以各種理由都不走了,隻有曉波一人走了。”

曾在美洲華僑日報任編輯的王渝回憶道,“我們都勸他不要回去,擔心他的安全,那他覺得這是一種責任,這個時候一定要回去。他倒沒有講要去領導這場運動,他的講法是他真的沒有想到這群年輕人這麽可愛,做了這樣的事,他要回去跟他們在一起。”劉曉波的死是求仁得仁,成為了中國民主的殉道者。

任誌強“求仁得仁”

任誌強在一次演講中,大聲呼喚“這個體製爛透了”,我們應該“站起來推倒麵前那堵(專製)高牆” 以任誌強的聰明才智,豈會不知他的講演的風險?再看看任大炮的年齡閱曆,已知天命,不大會義氣用事,僅憑一時衝動而冒險。對照他多次發言,應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如因文章的震撼效應而觸發良性改革,應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反之,若因不幸而招致牢獄之災,甚至殺身之禍,那也就求仁得仁了。

2021年高考的分,馬上就下來了,如果知道有孩子想報考複旦大學,應該鄭重告訴他(她):孩子,你報考什麽專業都可以,但決不可以報考複旦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係。

朱剛主任,您也是“求仁得仁”了,讓複旦名揚四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