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70 年,看《誌願軍戰俘的故事》有感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20-10-22 11:33:29

在朝鮮戰爭70 周年之際,李肅做了一個講述誌願軍戰俘的係列視頻, ”禁忌史話:誌願軍戰俘未講完的故事”。第一集已經有9萬多人觀看,600多條評論,對於一個曆史節目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

以前我們提到的誌願軍都是黃繼光、邱少雲之類被神話了的人物和電影《英雄兒女》、《上甘嶺》。從來也沒聽人提起過這些投降的誌願軍,李肅給我們講的朝鮮戰爭完全是另外一個場景。李肅的列節目既沒有講述戰爭的經過,也沒有講述任何一場戰役或者戰鬥。節目焦點是誌願軍戰俘被俘的經曆,在戰俘營裏戰俘之間以及和戰俘營管理當局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戰爭結束後幾十年戰俘辛酸無奈的經曆。

反共戰俘拚命爭取不被遣返回中國大陸,導致聯合國軍提出“誌願遣返”的解決辦法。中國和聯合國軍都以為多數戰俘會選擇回中國大陸,因此同意對戰俘進行遣返意願甄別。對兩萬兩千名誌願軍甄別結果是,7000多人願意返回中國大陸(前期遣返大陸的戰俘是沒有經過甄別的,真正經過甄別而選擇回大陸的不到10%),14000多人願意前往台灣(李肅沒有講的是,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先期派了100多個情報局人員在誌願軍戰俘營進行恐嚇和誘導)。

回國的戰俘被關在遼寧昌圖屯墾區,審查,甄別,批鬥數年之久,大部分被開除黨籍,返回原籍,自謀生路在農村監督勞動!部分曾動搖者判刑勞改,少數立塲堅定者,轉業到地方控製使用。80年代末有申訴受理者,獲得複員軍人身份。

奇葩的是,反共戰俘去台灣,中共為了掩蓋大量戰俘去台灣的事實,把去台灣的戰俘都被標記為犧牲,國內家屬享受烈士家屬待遇。而你要選擇回大陸,等著你的是各種審查批鬥,家人受牽連,後續一係列政治運動,終身帶著中共定義的汙點。更奇葩的的是,有些去台灣戰俘混得比較好衣錦還鄉,在回鄉時反成了台胞、台商,成了被統戰的對象,享受家鄉政府優待。

現在台灣台中市長盧秀燕,她的父親是朝鮮戰爭被俘的誌願軍山東諸城籍士兵,被俘虜後選擇去的台灣。她的父親如果當初選擇回大陸,即使不被判刑勞改,也隻能在農村監督勞動。

這個係列節目從一個側麵真實反應了這是一場什麽性質的戰爭!在他們眼裏,沒有人,都是工具!完全看他們需要怎麽來利用而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想到方勵之對黑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