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5歲那年背井離鄉遠嫁英倫 -《文明的差距》讀後感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20-04-22 04:20:32

“我在45歲那年,背井離鄉,遠嫁英倫,無疑是我這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這是高安華在2013年出版的書《文明的差距》中的一句話。昨天看見菲兒發的帖“做人,要有點文化”,號召大家來讀書追求精神財富,我把《文明的差距》重讀了一遍。

高安華2000年在英國出版自己的回憶錄《天邊》《天邊》出版後深受西方讀者歡迎,暢銷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天邊》也被廣大讀者認為是鄭念的《上海生死劫》和張戎的《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的姊妹篇。《文明的差距》是《天邊》的續集,描寫了作者在英國的生活。通過生活細節的描寫,高安華告訴讀者中國與英國“文明的差距”,她的結論是:“中國的曆史比英國長久得多,當中國在兩千五百年之前,社會文明高度發達,出現了老子、孔子、孟子、孫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時,英國還是原始社會, 人們還居住在山洞裏。可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英國早已從工業革命時迅速崛起,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憲政體製,並不斷完善。今日英國社會之文明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號稱有五千年文明曆史的中國,並且還在繼續拉大這個文明的差距。”

下麵是《文明的差距》的幾段摘抄:

“在英國這個小小的島國上,人人安居樂業,每一個人的明天和未來都在他們自己的期待和向往中,政府是一 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絕對不會侵犯人民的私人利益,公民的人權受到法律絕對的保護,這個緯度很高,被大西洋暖流環抱著的小小的國家,是上天賜予地球的 一塊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這兒沒有貧窮,沒有饑餓,沒有恐懼,社會公平,言論自由,民主開放,人人安居樂業,應該是地球人的最好的樣板了。”

“在英國,最不用害怕的就是警察。警察在英國屬於高新公務員,他們拿錢多,對於納稅人的義務和責任也就多。在英國,最平易近人的就是警察了,他們永遠對人民微笑,和藹可親,永遠樂於盡力幫助你,除非你是罪犯。如果警察對你有一點兒不耐煩,你都可以投訴。被投訴的警察一經查實就會被炒魷魚,而且永不再被警察署錄用。所以在英國,我看到警察時總感到很親切。”

“想想我當年在江蘇外貿的時候,雖然也是主力外銷員,但是出國都沒有我的份,全都是經理科長的名額,頂多再帶一名他們喜歡的聽話的業務員。他們出國不談業務, 主要是玩。業務都放在廣交會上談。那時在江蘇外貿,無論我的業務有多好,英語有多棒,因為不會拍領導馬屁,所以不被領導當個人。而現在,我成了英國外貿公 司的主力了,一上班就受到了尊重。公司進口部經常找我幫助他們給中國大陸或者台灣的商家打電話,詢價各種產品,作對比後挑選一家價格最低的下單。在英國, 我感覺我是個人!一個在公司裏舉足輕重的人!”

“邁克爾當時是英國下院議員,保守黨黨魁,相當於中國的政治局委員,絕對的大官。可是他應邀前來參加我們小鎮一個小小的書店的文學頒獎儀式,是一個人開車來 的,沒有保鏢,也沒有為他拎包的,他與我們平起平坐,一起站著喝飲料聊天。而在中國,普通民眾要見到一個中央大員比登天還難。不要說中央大員了,連地方政 府官員也不可能見到,更不可能這麽平易近人。”

“從前我在中國所憧憬所夢想的種種社會主義優越性,我在中國時沒有享受到,但我在英國卻完全享受到了!而這種優越性正是體現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中的。英國人民的一切衣食住行無不體現了英國社會製度的優越性和人文關懷的先進性。”

最最關鍵的是:英國人民完全沒有“敵對勢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