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槍控槍辯論為何無解?共和黨議員:這是一種宗教熱情
文章來源: 博物2018-02-19 05:19:32
 

2月14日,本該是個充滿愛意的浪漫節日,美國卻再次發生校園槍擊案。佛羅裏達州Marjory Stoneman Douglas高中內19歲的凶犯手持AR-15步槍瘋狂掃射,17名學生和老師瞬間喪命,人受傷。恐懼和憤怒與那血腥場麵,深深地印在幸存高中生們的腦海中。

 

如同每次槍擊案發生後一樣,控槍的辯論再次於全國範圍展開,政客們各種表演模式也再度登場。民間對於控槍的呼聲再次高漲,而共和黨及川普總統依然是擋道人。

 

2月15日晚為佛羅裏達校園槍擊案遇難者舉行的燭光悼念會。

 

不同的是,這次身受其害的不再是Sandy Hook那些6歲的稚童,而是思想成熟,有能力發聲的高中生,他們身後的家長和老師們也無法再容忍政府的不作為。Marjory Stoneman Douglas高中的學生幸存者,誓言要成為最後的受害人,誓言做讓改變發生的一代人。畢業班學生Emma Gonzalez在一個呼籲控槍集會上代表該校師生講話,向全國發出了強烈的信號:這一次,不作為將不再是選項之一。雖然是帶淚演講,Gonzalez的聲音中非但沒有絲毫怯懦,而且字字擊人心鼓,句句直逼要害。她說:“每一個從NRA獲取捐款的政客,你太無恥了!”(NRA,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美國全國步槍協會。)

 

獲得NRA最多捐款的前5名聯邦參議員以及他們在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後的發言。

 

獲得NRA最多捐款的前5名聯邦眾議員以及他們在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後的發言

 

失望的人們說,既然Sandy Hook都沒能改變美國的槍支法律,沒有任何槍殺事件能夠改變了。這一次也許真的不同。今天,我們的孩子們憤怒了!他們沒有成人的顧忌和城府,他們無所畏懼。他們有無盡的能量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想要促成社會改變,正是需要這種初生牛犢的精神。

 

據最新消息,3月14日全美中小學將進行短暫罷課,3月24日家長和孩子們將上街遊行,抗議政客們漠視生命不作為;有良知的政治金主也給相關政客下了最後通牒:在通過相關的立法之前不再捐款。這些都是強有力的民意信息,也是逼迫政客的有效手段。事態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再接再厲。

 

與此同時,關於持槍、控槍、禁槍的討論仍然是在喧喧嚷嚷莫衷一是,有些車軲轆話反複在說,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很多實際上已經有所結論。我們在此匯編關於持槍、控槍、禁槍討論中常見的論點和反駁,破解一些迷思,希望能給公眾突破思維和視角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也殷切希望討論的核心集中在怎樣解決問題上麵。

 


 

 一、武裝可以對抗暴政是當年國父的英明預見 

 

此言是當初第二修正案的宗旨,也是擁槍派的主要護身符。然而,美國已經不是幾百年前的國家,我們有民主體製,政府、議會、司法全都有定期民選,為什麽要靠槍殺去改變?況且幾百年前的邏輯,在今天政府擁有導彈、飛機、大炮和原子彈的情況下還適用嗎,民眾能憑已有的槍杆推翻政府嗎? 隻能說,以此作為不能控槍的理由,既沒有邏輯支持,也沒有可行性。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看看政界和各種組織,凡是強烈反對控槍的,同時也是反對平權的。這樣的人嘴裏出來的反暴君的理由也是可以相信的?

 

 二、控槍是一個危險的下坡路 

 

這種說法緊跟著上一條,依然強調擁槍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一旦走上控槍的路,就會不可避免地往下滑。今天控製AR-15步槍,明天就會控製更輕型的,後天就控製所有的槍了。

 

如此說法完全不顧現在已經有槍支被列為非法武器這一事實。既然太重型的被視為非法,我們隻需要針對具體的型號、功能說話,沒有理由拒絕評估。

 

 三、民眾有槍,可以對付警察濫用暴力 

 

這樣講話是嫌美國警察誤殺平民的事件還太少嗎?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警察因為害怕對方也有槍,很多時候不得不做出過激反應。如果不是警察有此顧忌,不要說誤殺會減少,就是真正需要以武力製服的,也不必走到奪命的結局。沒有人會願意為一個手不經意往腰上摸一下的動作喪命吧?

 

至於與警察對抗,你還指望與警察槍戰嗎?

 

 四、槍不會殺人,人才會殺人 

 

這話沒錯。我們並非不希望以控製人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人與槍哪個更容易控製呢?要識別有潛在危險的人群是非常難的事情。而且神智正常的人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一旦有走極端的情形發生,可以連續一梭子一梭子掃射的半自動槍與一顆顆子彈發射的槍的傷害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我們有什麽理由要讓平民百姓擁有隻有戰場上才用得著的武器呢?

 

 五、對付暴力的手段是自己有槍 

 

確實有過幾個有槍者成功自衛的例子。但個例是不說明任何問題的。從統計數據和有科學依據的研究結果來看,有槍者麵臨的危險更大,生存的可能性更低。無數研究證明:(1)因為你有槍,本來對方並不想置你於死地的也無可選擇地先下手為強。(2)沒有經過正規訓練,沒有足夠強的心理素質,真正能夠恰當反應麵對暴徒開槍的人不多。如果你也是做不到的,有槍則是有百害而無一益。(3)擁槍者誤殺事件之多是個不容忽視的考慮因素。(4)負責任的擁槍者是嚴格按章存放武器的,這意味著槍支與彈藥是分開保存的。如果遇上緊急狀況,連裝子彈的機會都沒有,你有槍又如何呢?

 

去年拉斯維加斯賭城的槍殺發生時,在場很多人的車上就有槍。但他們在那個場合意識到,這時候拿槍出來會被警察當作凶手,所以他們沒有去拿槍。事實上,親身經曆了這一事件後,大多人就此改變了對擁槍自衛的看法。這也說明了,很多為擁槍辯護的理由、邏輯都是很荒唐,是不實際、不可行的。FBI一個報告說,在160起大規模搶案中,隻有一起是民眾的槍起了作用。

 

 六、以槍製槍,安置持槍警衛 

 

這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發生校園槍擊就在學校安置武裝警衛。哪天圖書館發生槍擊,就在所有圖書館配備武裝警衛。以此類推,是不是所有公共場合都要有荷槍實彈的警察來保衛呢?那麽,武裝警衛的武器拚不過殺手的武器又如何處理呢?要不要跟著一起升級?這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七、禁槍讓好人受製約,但壞人總有辦法搞到槍 

 

為什麽全世界都能做到的事,唯獨美國做不到? 還有,做不到百分之百有效,徹底放棄就是更好的選擇?不能避免所有的悲劇,我們就不做努力盡量減少悲劇嗎?別忘了,這次造成佛羅裏達慘案的凶手是合法獲得武器的。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將這樣的殺人武器列為非法?

 

 八,非法武器太多,控槍無濟於事 

 

有不少州嚐試以不作任何提問的方式回收非法武器,效果相當好。為什麽不可以推而廣之呢?還是那句話,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不代表徹底放棄就是更好的選擇。

 

 九、也應該禁卡車、禁高壓鍋、禁大砍刀……  

 

看似有道理,其實是強盜邏輯。每種東西的功用不同,完全不同性質的要做類比,實在是不倫不類。也許隻需要反問一句:為什麽不拿原子彈來比呢?

 

但既然都是有潛在的危害性,我們不妨看一看預防危害的手段。開卡車要有駕照。不同路況有不同限速,太陡的坡,卡車禁行。惡劣氣候,有的路段所有車輛禁行。還有,在山地特別陡峭的高速公路下坡方向,有沒有注意到有專為失控卡車開辟的更為陡峭的上坡路?就是為了讓失控卡車瞬時降速為零;高壓鍋有多道安全設置以小危害避免出現最嚴重的爆炸事故;刀的殺傷力與槍沒有可比性......

 

這樣找理由的,不是真的在說理,而是以似是而非的邏輯來擾亂視聽。

 

 十、明明問題是FBI不作為失職 

 

這樣的說法,好像FBI是唯一一道有效防線。如果控槍也是有效的措施,為什麽不予以實踐呢?

 


 

在美國,“擁槍”已經無法簡單用憲法賦予的權利或者軍火商的利益驅動說清楚。在眾說紛紜中,紐約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Peter King道出了問題的關鍵:這是一種“宗教熱情”。Peter King是川普總統上台後共和黨投票推翻奧巴馬政府限製患有精神疾患人士購槍行政命令的兩位共和黨議員之一。(見:http://nydn.us/2EDiMuh)

 

 

正是這種宗教式的狂熱使得長久以來任何支持和反對控槍的辯論變得無休無止和毫無進展。國會除了祈禱和哀悼沒有任何實質行動,反而在不斷放鬆槍支管理。

 

 

川普總統的最新表態是:民主黨為什麽不解決控槍問題?FBI就因為調查通俄門而沒有去調查這個殺手。總統推卸責任、轉移視線,避而不提控槍,共和黨拿著NRA的獻金而手軟,圖姐隻能用佛羅裏達學生Emma Gonzalez的話結束本文:"We call BS"

 

 

Marjory Stoneman Douglas畢業班學生Emma Gonzalez在一個呼籲控槍的集會上講話。

 

作者:圖姐

【圖姐】是“美國華人”微信公眾號(微信ID: ChineseAmericans)的欄目之一。圖姐以圖文解說的方式介紹美國。
本文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