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級感和吸引力從何而來?
文章來源: 淡淡的日子2024-04-02 06:32:26

每天一睜眼,我們就會在生活中遇到各色各樣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矮胖瘦,有的帥,有的醜,有的優雅,有的油膩,有的坦蕩,有的猥瑣,有的有趣,有的枯燥。。。但無論什麽樣的人,你總會感覺有的人比其他的人更具有高級感和吸引力,讓人不自覺的就想接近TA。可我們頭腦中感覺到的這種吸引力到底是什麽?從何而來?我在最近的繪畫過程中好像得到了一點點的啟發。

畫了幾年的畫,從完全的小白到今天有了一些繪畫技巧,我一直在試圖搞明白一件事:我到底在畫什麽?古往今來,畫畫的人不計其數。無論是大師還是初學者,也不管是專業畫家還是業餘愛好者,每個人都試圖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可當作品真正完成並且呈現在眾人的麵前時,卻出現了不一樣的效果,有的畫堪稱經典世代留存,而有的畫卻毫無價值,充其量隻是繪畫人的自娛自樂。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差距,當然跟畫作本身有著直接的關係。一幅畫跟一個人一樣,除去TA本身具有的社會屬性的實際價值,剩下的所謂軟實力就是人們所說的TA帶給人們的感覺了。既然是感覺,那無論是畫還是人,其實能引發人們不同感覺的東西都是相通的,我個人認為高級感和吸引力是兩個關鍵。

高級感來源於深度,有深度才有內涵,才有層次,才有重量。無論是畫還是人,沒有深度一定會讓人感到膚淺,平庸,粗糙,甚至廉價,比如行畫。從嚴格意義上講,“行畫”藝術價值普遍不高、它屬於油畫工藝品。行畫帶有模式化的特點,色彩鮮豔亮麗,迎合市場的喜好。行畫也稱韓畫,其最初專指商業油畫,源於韓國商品油畫,傳入香港後統稱韓畫,後傳入中國大陸以廣東為主,最初稱其為行畫。為了避免一幅作品完成後淪為行畫,那畫家就必須表現和拿捏好畫麵的深度,而能為深度服務的感覺就是空間感,層次感,質量感和立體感。無論畫什麽題材,如果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出這幾種感覺,那畫麵的高級感一定會呼之欲出。

對一幅畫或者一個人來講,光有高級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真正的吸引力不隻是來自於外表,還取決於TA內在能調動人們情緒的因素,那應該就是反差感了。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麽多數人都喜歡看懸疑劇?就是因為懸疑劇的劇情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轉,讓觀者的情緒從頭到尾不能自洽,不能平靜,不能放鬆,所以它才能在一段時間內緊緊的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當然畫和人都不可能像懸疑劇那樣持續不斷的對外界產生如此高強度的吸引力,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仍然可以明白無論是什麽,如果TA具備吸引力,一定是TA能激發人們的情緒,而最能調動人們情緒的感覺就是反差感。

很可惜,做為一個女人我自認為我既沒有高級感也不具備吸引力。但在繪畫上,我是一定要努力表現出這兩點的。

這是迄今為止我最滿意的一幅作品,因為它看似什麽也沒畫,但卻表達了很多我想表達的情緒,神秘,深遠,包容,安靜,遠離喧囂的孤獨和在黑暗中獨自綻放的自信。畫麵的題材和構圖並沒有什麽新奇之處,甚至顏色都不十分奪目,主要是以暗色為主,但我卻花了很多心思來完成這幅畫。畫麵有很多層次,近實遠虛,近暖遠冷,近厚遠薄,近深遠淺,所有畫法都在刻意的拉開畫麵的空間,讓觀看者的目光可以跟隨著茂密的草甸一直延伸到畫麵後方的群山和樹林。如果仔細看那片樹林,你也可以看到層次,隱隱約約的幾棵小樹挺立在樹林的前方,而枝繁葉茂的大樹則在更遠的後方。為了最大限度的體現畫麵前方的堅實與厚重,我用刮刀厚塗草甸的根部,讓整幅畫都坐落在有肌理感的深色上。除了空間感,這幅畫的反差感也是讓它更具有吸引力的關鍵。遠山後方衝天的亮色也許是城市的燈光,也許是熊熊的山火,但無論它是什麽都充滿了能量,充滿了動感,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前麵草甸的靜謐,深沉,包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好像這份沉穩可以摒棄一切紛擾。畫的中景的那顆樹把遠近畫麵連接起來,我特意沒有刻畫樹葉的細節,而是隻用鬆散的筆觸體現了樹冠的形態和明暗,從而讓這棵樹顯得非常悠閑,自由。另外,畫麵雖然有大麵積的暗色,但我沒有直接用黑色,而是用不同的冷暖色調出不同色相的黑,以此來增加畫麵的通透感。

畫完這幅畫,我突然開竅了,畫什麽不重要,畫出高級感和吸引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