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不等於討好型人格
文章來源: 淡淡的日子2024-01-12 06:31:58

2023年一眨眼就過去了,我的2024年在丹麥的寒風中開啟了。從去年年尾到今年開年的這一段時間,我的日子一直處在喧囂,忙碌和興奮當中,雖然開心,但也時時感到心浮氣躁。我一直感覺人的生活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出,一種是進,進出要保持平衡,心態才會健康。與朋友聚會,出門旅行,生活在人群裏的生活狀態都是“出”,是一種自身元氣的外放。外放的太多了,人的精神層麵就會感到空虛,這大概也是為什麽有些人會在人群中感到孤獨的原因吧!因為他精神世界裏的原子能量下降了。所以喜歡獨處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自我能量補充,讓生活安靜下來,簡單下來,甚至是停滯下來,這種狀態我稱之為“進”。就像一塊海綿,高速運轉會讓海綿中的水分脫幹,隻有緩慢的沉浸,才能再讓它吸滿水分。我也是一樣,從丹麥回來的我每日在家寫寫畫畫,讀讀書,練練球,生活又恢複了日常,心慢慢的滋潤起來,腦子也好像又可以思考了。

    一直以來我心裏有兩個疑問,一個是情商高低與招人喜歡的關係是什麽?另一個是為什麽有人遇到問題總會賴別人?翻看了幾本心理學的書,有理查德·格裏格與菲利普·津巴多合著的《心理學與生活》,艾·弗洛姆的《愛的藝術》,還有更淺顯易懂的《一讀就上癮的心理學》之後,我對這兩個問題有了一點點初步的感悟。

    我自認為是個不招人喜歡的人,因為情商不高,所以說話辦事總是不能讓大多數人滿意和舒服,為此也向身邊的朋友請教過:如何能讓別人開心?眾所周知從純理論的層麵上來講,情商高的人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提供一種輕鬆,舒服的氛圍,從而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到愉悅,所以說“高情商”應該算是一種技能。但我朋友給我舉的事例或者推薦的榜樣卻都讓我看到了一種“討好”的韻味存在,這應該是一種人格。

    在我的眼裏高情商不等於討好大眾。有很多人並不認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們自認為自己八麵玲瓏,真誠善良,是人見人愛的大眾寵兒。確實,討好型的人非常會照顧身邊每一個人的感受,與之相處如沐春風,但跳過表麵看本質,“討好”與高情商有一個區別,那就是真誠。

高情商是一種社交技能,所以高情商的人不虛假,他們可以很真誠的去讚美別人,也可以很委婉的去表達不同意見。他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隻是在說壞的時候,他們的表達方式更智慧一些,但他們永遠也不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委屈自己的真實感受。但討好型的人卻不同於此,他們往往是壓抑自己的感受而一味的去成全別人的感受,可就是因為委屈了自己,所以他們內心會隱藏著另一番想法。這就好像是戴了一個假麵具一樣,討好型人的嘴裏永遠隻有一,沒有二,隻有好,沒有壞。所以高情商不等於討好型人格,雖然表麵看起來都是讓人喜歡的一批人,但他們中間差著兩個字,真誠!

讀書的感悟還解決了我的另外一個疑問,就是我發現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很冷靜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有的人則會情緒起伏的去指責別人,是什麽原因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這種不同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不同來自於一個人的個體意識是否完整。個體意識完整的人可以承擔責任,所以更偏向於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這叫做“歸因”。而個體意識缺乏的人則善於逃避責任,所以遇事一定要推卸責任,更偏向於尋找“替罪羊”來發泄情緒,這叫做“歸罪”。

其實從我的理解來講,“歸因”就是俗話說的“就事論事,隻對事,不對人”,“歸罪”則是不以解決問題為主導,而以發泄情緒為目的,所以發泄的對象必然是某個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替罪羊”。“歸因”與“歸罪”是人在遇事時兩種完全不同的自然反應,起因是這個人承擔責任能力的強弱,能力強的人遇事不慌,冷靜從容,而能力弱的人則會情緒崩潰,心存怨恨。我感覺人天生都帶有“歸罪”的潛意識,隻有後天不斷的教育和訓練才能具備“歸因”的思想覺悟。

眼看著2024年的頭兩個星期就要結束了,我的新年計劃還沒有想明白,卻一直在胡思亂想著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不過在胡思亂想的過程中,我享受著一份安靜與從容,而且很欣慰的感覺到內心的能量正在慢慢的蓄積起來,真好!